扶贫要有真成效,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近日,半月谈记者在西部某县采访时发现一起扶贫造假案例,当地政府急于出成果、树典型,在数字上动心思,大做表面文章,把一个普通养殖大户包装成“扶贫大户”,结果不但扶贫没啥效果,反而弄得该养殖户负债累累。(5月27日新华网)
党中央定下了在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目标,随后各地也签下“军令状”,保证完成全面脱贫的任务,从各地扶贫攻坚工作的有序推进来看,扶贫工作的形势是非常好的。但是,一些有害倾向和浮躁心态影响着扶贫事业,引发包装扶贫、数据造假等负面情况。实际上,扶贫靠“包装”是某些地方政府急于出成绩的“浮躁”思想在作祟。为了对上做出成绩,不思扎实的开展基础性工作,靠“包装”最终只能落得“竹篮打水”的后果。
各地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大功夫,花了大力气的,不管是从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都是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丝毫不敢懈怠。从安排专人任扶贫村的“第一书记”到各种贫困人员信息的采集录入、资金的拨付、项目的落实等等无不体现对扶贫工作的重视。但是扶贫不是靠表面包装、不是靠写假材料、不是靠编假数据,而是要靠根据具体情况来“落实”,要让贫困群众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党和人民带来的温暖,要让他们的生活切切实实的发生变化。
不要今天送点种子化肥、明天送点鸡苗鸭苗,看似给群众带来了实惠,但这些都只是短期的、眼前的一些实惠,不能真正带领她们发家致富。试想一下,你送的种子鸡苗,贫困户没有成规模的养殖,就算她经营的很好很好,一年能赚多少钱?又不懂技术,万一出现病虫害鸡瘟什么的,岂不是他还亏老本?扶贫的初衷怎么实现?三天两头的往村上跑,是要花费差旅的;甚至“第一书记”还驻扎村上,这也消耗了国家的资源,如果没有干出成效,岂不是不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干好扶贫工作不仅需要政府、领导的重视,还需要务实的工作作风,根据实际情况找对路子要培养示范户带领成片的群众干相同的事情,形成规模。不能张家养鸡李家养鸭,这种散打的方式跟扶贫前有什么两样?扶贫是一项技术活,既不能小打小闹,也不能贪大求洋。在做好扶贫基础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做好监督工作、考核工作。更要把群众满意度纳入考核评价监督体系,保证扶贫工作要以民意为导向,要有真成效。
作者: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