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跑路”“失联”背后是诚信缺失和监管不力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近半年来,江苏、广东、湖南等地已发生多起基层干部“跑路”“失联”事件,背后隐藏着干部违规经商、“隐形经商”等屡禁不绝的顽疾。目前,虽然多地对干部违规经商开展专项清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完善个人事项报告制度等监管措施,让“权”“利”彻底分家。(12月23日 人民网)
干部违规经商已经触犯了党规党纪,利用干部身份圈钱罪加一等,笔者窃以为,对于这些无视组织纪律的干部要严肃惩处。基层干部“跑路”失联背后,显示出个别基层干部道德素质低下,缺乏最基本的诚信,同时也显示出对于基层干部的监管亟待加强。
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党员干部,应当具备更高的道德素质,将秉持诚信作为为人处事的一项基本准则。个别基层干部受教育程度较低,抵御外来诱惑能力较弱,面对物质、金钱攻势往往把持不住,最终走上一条腐败之路,其中,绝大部分腐败干部会选择侵吞国家财产,但也有一小部分会选择利用公职身份“集资”侵吞群众的钱。相比之下,后者情节更为恶劣,绝大多数群众家庭条件并不好,考虑到“集资者”是公职人员、领导干部,才决定参与,最终落得个血本无归的下场。这些圈钱“跑路”干部一方面有愧于群众对他们的信任,损害了干部队伍形象,另一方面也挫伤了党和政府公信力。
基层纪检力量薄弱,要想完全监督管理好每一名干部是不可能的,这也给了个别基层干部“钻空子”的机会,基层干部“跑路”“失联”事件增多,反映出强化基层干部监管势在必行。对于县(区)一级政府来说,党委部门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坚定不移推进从严治党,将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纪检部门要履行好监督管理责任,对于违规违纪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抓大而不放小,提高威慑力,促使领导干部对组织纪律常存敬畏之心。对于乡镇(街道)一级政府来说,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肩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重担,要加大对其他干部的教育力度,帮助他们筑牢廉政防线,同时也要强化监管,确保他们自觉遵规守纪。
总的来说,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原因造成基层干部“跑路” “失联”现象屡禁不止,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拧住“总开关”上,从“源头”上着手,要求所有领导干部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文/李小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