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露:双赢的“校讯通”缘何“伤痕累累”

法制网   2014-12-20 22:37:08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12月18日,山西省教育厅就严禁中小学、幼儿园为学生家长办理“校讯通”等付费业务,提出严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幼儿园和教职工参与针对学生的各种商业促销行为,严禁以任何方式向学生和家长推销或办理增加学生负担的商品和服务。(12月18日《人民网》)

随着社会发展,电子通讯技术日趋成熟,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不在限于定期的家长会和家长登门访问老师这种面对面的方式了,由传统的沟通方式变为便捷的非见面式的沟通方式,“校讯通”应运而生。

“校讯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是一套可以有效解决老师和家长之间沟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信息交流系统。也可以让家长随时、随地的向老师提出建议或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

通过手机短信,教师可以将孩子在学校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日常表现、考勤情况、期末评语、当天作业、学校的动态和通知等信息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使家长及时、方便、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家长可以通过上行短信或登陆校讯通网站与学校教师进行互动,向老师提出建议,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本是学校、家长双赢的措施,但笔者坚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听到过身边父母抱怨“校讯通”的事情,“校讯通”为家长所诟病,不仅仅是在山西,全国均存在这种现象。笔者不禁想问,为何双赢措施却换来为社会诟病呢?笔者认为:

一是,“校讯通”作用的发挥大打折扣。一方面,大多数学校只有在学生每次月考、其中考试、期末考试时才“想起”给家长发个短信,其他时间“校讯通”则处于“死机”状态;另一方面,家长鲜少利用“校讯通”主动与老师沟通,“校讯通”对广大家长而言,仅起到告知自己子女成绩的作用。

二是,“校讯通”在执行的过程中变了味,散发出浓重的商业气息,让不少家长反感。“校讯通”本是尊重家长自愿订购,但很多学校却强制学生家长订购,因为不订购的话,就会担心老师不会好好的教自己的孩子,为了孩子,不得不订购。虽然一月几元钱,况且还是对子女有益处的,对家长们来说真的不算什么,但一旦当自愿被绑架成强制后,家长们“不乐意”无可厚非。

三是,强制开通“校讯通”背后是巨大利益吸引。假设,一个学校有学生1000人,一月“校讯通”扣费8元的话,一年就近十万,“校讯通”的商家可谓赚翻了,但若不给强制家长办理的学校点好处,那这笔可观的收入是不可能有的。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地方,完全是光明正大的要求家长办理“校讯通”,背地里却得到了不少好处,相信这也是家长办理“校讯通”由自由走向强制的根本之所在。

“校讯通”饱受质疑、遭社会诟病,让“校讯通”从强制回归自由,山西教育厅发文明确提出“两个严禁” ,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值得各地借鉴。

但笔者认为,让“校讯通”订购成为自愿,真正回归自由,最一劳永逸的办法还是让“校讯通”真正发挥其作用,只有“校讯通”的互利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家长才会自愿、主动、积极的订购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校讯通”。

:622550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