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腐就吃亏”,存在即合理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在官员走上贪腐不归路的背后,现行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度漏洞是其“能腐”的关键,而唯GDP论下异化的官场价值观和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导向偏差更是进一步助长贪腐行为,让腐败官员“想腐”、“愿腐”,甚至“不腐就吃亏”。(12月17日 新华网)
“不腐就吃亏”,听起来有些荒诞,但不得不承认这种现象确实存在。有些人会说了,腐与不腐掌握在自己手中,谁能强迫你走上腐败之路?主观认定与现实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当一个人真正进入官场,或许才能真正感受到何谓不得不腐。
官员并不是生下来就会腐败,没有人是天生的腐败胚子。很多干部刚刚走上仕途的时候都饱含一腔热血,想干一番大事,甚至某些干部立志为地方乃至为国家奉献一生,但随着时间推移,早年的雄心壮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为个人谋利。深究其因,还是受到了环境影响,在官场“潜规则”、物质、金钱等因素的作用下,这些干部不得不选择随波逐流,甚至在腐败路上走得比其他人更远。
也许有人不赞同环境改变人这个观点,觉得只要主观上不想腐、不愿腐,就不会受到影响,可以“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看法在笔者看来太幼稚了。比如,一名年轻干部有着大好前途,一心想着上位“施展拳脚”,但其他人通过拉关系阻碍了自己升迁,这个时候通常也会选择“走后门”,否则自己就会失去机会。一次如此,两次也如此,时间久了就慢慢习惯了,不再抵触“潜规则”,反而会主动去适应已变得畸形的政治生态。
在某种情况下,腐败也不是自己完全能控制的。比如,一名官员分管经济领域,为了政绩、为了自己的前途就必须与企业搞好关系,赢得他们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这名官员与企业负责人就变成了利益共同体,为了共同利益,在做决策的时候就可能有失偏颇,即便是对方不行贿,也可能做出一些违规违纪的事,更不用说对方行贿了。
因此,官员腐败有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甘于腐败,而是环境促成其腐败,“不腐就吃亏”。当然,笔者并不是为官员开脱,毕竟主观认知也是造成腐败的一大因素,但当一个人真正置身官场之中,受到种种诱惑,或者是逼迫的时候,才能真正感受到他们的无奈,当自己不愿腐败被“孤立”的时候,才能体会到那种无助。
官员腐败与制度不完善有很大关系。当前的政绩考核制度和干部选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官员走上腐败之路,虽然国家一直在探索建立一套完备的制度,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但目前仍未能从根本上堵住制度“漏洞”,从而催生了官场“潜规则”。当然,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也为官员腐败制造了机会,如果真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那么笔者相信即便是官员想腐也没有机会。
因此,“不腐就吃亏”,存在即合理。要解决官员“想腐”、“愿腐”问题,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制度建设上,一方面,国家要建立更为高效的政绩考核制度,从源头解决职位晋升上存在的“一刀切”问题;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要积极配合,结合本地实际和干部德才表现,建立更为公平公正的干部选任机制。在监督管理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拓宽监督举报渠道,让官员不想腐也不愿腐。
主观上,领导干部要筑牢廉政防线,杜绝种种诱惑,管好身边人,不能甘于随波逐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腐不吃亏”,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从政氛围。(文/李小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