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照峰:应让“秉持公平”和“加强监管”来拉住中考加分的“缰绳”

法制网   2016-06-28 15:22:06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6月接近尾声,高考之后,各地中考大幕也渐次落下。考场之外,另一件事牵动着家长们的神经:中考加分。不同于考场上实打实的较量,获得加分意味着孩子能在考试枪鸣响前出发,与起跑线前的其他考生拉开差距。而在1分之差就能掀起排名变动的中考面前,加分项目所带来的5分、10分甚至20分的差距,显然无法令家长们毫不在意。(新华网 2016年6月27日)

各地中考已然落下帷幕,中考成绩也已经出炉。然而“中考加分”再次撬动起学子和家长们的心弦,中考加分的紧张和激烈程度已丝毫不亚于“第二次中考”。近日各地中考加分政策引起人们热议,纵观各地中考加分确实五花八门,犹如脱缰野马。

中考加分大致可分为政策类加分和鼓励类加分,政策类加分多为全国性加分项,鼓励类则多为地方性加分项。五花八门的中考加分也多出自于地方性加分项,如宁夏银川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家子女可降低一个分数段参加录取、呼和浩特从业10年以上的环卫工人子女可加4分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加分项。不同于高考加分,中考是地方行为,已经下沉到地市一级政府,难以实现全国统一管理。这就造成了加分项多且不易管理的“加分环境”,而中国父母历来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能给子女加分,他们自然是会千方百计。由此便出现了突变二级运动员、一个班上汉族才是“少数”民族等这样的“怪”现象。

中考加分的目的,一在于优待特定人群,弥补中招制度的某些缺陷,二在于全面评价学生,选拔优秀。在中考加分“脱了缰”的情况下,加分政策的效果出现了偏差:加分项目泛滥,受惠人数增多比例扩大,缺乏有效监督,有舞弊现象发生。这些加分乱象已经触及到了社会公平正义。教育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各地政务也应该尽其责任和义务,积极采取措施,快速推进中考加分的治理。取消掉不合理的加分项,一定程度缩减加分分值,对加分项目和学生的加分资格进行严格监督和审查。以“秉持公平”和“加强监管”来拉住中考加分的“缰绳”,净化中考环境,让中考加分政策达到其真正的效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