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大:扶贫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法制网   2016-05-04 20:41:1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扶贫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近年来,产业扶贫在一些地方被大力推进,扶贫项目产业化已成为不少扶贫干部的共识。但由于未摸清市场规律,没有突出地域性、特色性,导致一些地方扶贫产业趋同严重,一些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出现波浪式变化,有的甚至严重滞销、烂在地里,贫困户损失惨重。(新华网5月4日讯)

扶贫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一号工作,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制定了许许多多的政策来支持扶贫工作,带领贫困群众及早脱贫,达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扶贫政策的时候没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导致贫困老百姓没能实现脱贫的目标,甚至更加贫困。

近些年,扶贫工作年年讲、天天抓、处处做,有些地方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如何才能抓住根本,扶贫扶到根上,抓到点上,我认为需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一个地方长期不能摆脱贫困,有很多原因。或者资源匮乏,或者自然生存条件恶劣,或者交通不便,或者地质灾害频发等等,与当地的各种客观条件息息相关;而每一个家庭的贫困,也是很多原因,有因病的,因残的,因无劳动力的等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扶贫工作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切不可搞一刀切,一概而论。

扶贫谨防产业趋同,切忌瞎指挥,扶贫工作者一定要深入一线,全面调查弄清楚当地的具体情况,弄清楚每一户贫困户致贫的具体原因,发展的潜力和优势条件等等情况,然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制定具体的政策和扶贫方案,使贫困者真正的脱离贫困,让有效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作者:王广大     邮编:622550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