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扶贫走样 应从源头抓起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产业扶贫正成为不少地区从“一次性扶贫”迈向“可持续性扶贫”的首要选择。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贵州、宁夏、河南等地的贫困地区蹲点调研发现,基层在落实产业扶贫政策过程中,由于缺乏调查研究、作风不实,个别地区产业扶贫扭曲走样,产业发展随意性大,缺乏深加工等产业链配套,一些制约产业扶贫发展的关键节点还需加大破题力度。(新华网,9月9日)
现目前,选派驻村干部存在这样两种现状:一种是被当成晋升的新渠道。在这个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扶贫的情况下,有些人想到只要驻村的时间稳当,在职务升迁、职称考评等方面都会有优势。另一种则是有些人担心驻村后回到原单位不一定能保住原来的位置,能躲就躲。到最后,有些地方甚至用“抓阄”的方法选派干部,把驻村扶贫工作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做,根本不考虑这些人是否能够胜任驻村工作。
要避免个别地区扶贫扭曲走样,首先应该从源头上加强驻村人员的选派, 每个地区的村里情况与机关差别很大,在选派驻村干部的时候,单位应该从大局出发,完善选派的考核奖励制度,让想驻村的人去。
其次要和贫困群众打交道也不是一件易事,很多贫困群众居住在村上,路途遥远,信息闭塞,接受新信息和新知识的理念相对落后,再加上文化的缺乏,若是驻村干部没有过硬的工作能力、扎实的工作作风、过人的交往能力,恐怕很难和贫困群众交朋友,更不要说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加之有的地方部门本单位工作任务很重,人手紧缺,一人甚至兼职几个部门的工作,实在派不出人去驻村, 一旦驻村也要花费很多时间奔波在单位和驻村地之间,所以在选派驻村干部的时候只能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处理,甚至可能派出一些工作能力相对差的人出去,根本无法真真正正的待在驻村地踏踏实实的为贫困群众做点实事。(作者:茉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