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樊明:管好用好热线电话又何须公布官员手机?

法制网   2017-02-08 09:44:57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2016年11月,四川眉山市公布了两区四县的领导班子共152名官员的姓名、职务和手机号码,有网友表示这是在作秀。也有记者以西安为例就类似情况进行了调查:21日下午至22日上午,记者拨打了西安市临潼区共11名官员的手机,仅联系上1人。其余官员的手机,有3人始终无人接听,2人直接挂断电话,2人转入来电提醒,另有3人则分别是“已暂停服务”“不在服务区”和“请发短信”。(2016年11月23日《京华时报》)

近年来,公布官员手机号似乎如“一阵风”,除四川眉山已是近十年来第四次公布外,诸如承德、南京、昆明、西安等地,都先后公布过各级官员的相关信息。然而,在经过最初的“畅通”之后,仿佛时过境迁,按不少地方公布的官员手机号拨打,正如记者选择西安回访调查的结果一样,相当部分成了老也“打不通”的“故障机”。

诚然,各地可以对症下药,通过强化制度、落实责任及适时更新信息来试图扭转这一状况,但能否奏效,却显然是未知数。况且,就算官员个个将之视为“第一要务”,做到“一呼百应”,让群众的诉求都能第一时间解决,则有需求的群众势必“趋之若鹜”。若如此,作为各地党政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又能否置千头万绪的工作于不顾,而长期只围绕公布的手机号“打转”呢?即便官员们能确保其手机做到持久畅通且“红火”,就依法行政而言,也未必是一件幸事。譬如,正如有官员言,“老百姓反映问题很多,基本都是个人诉求”。诚然,官员们可以将情况转给相应部门,由他们跟进解决。但长此以往,岂不是“客串”了信访部门的“角色”?

而这样的“客串”若成常例,有可能让井然有序的政府工作乱成“一锅粥”:主要官员出面,解决问题的效果自然要好一些,尝到甜头的群众会习惯办事找领导,而不再找相关部门。久而久之,本该各司其职、主动而为的相关部门,反而会因主要官员的日常性介入而不得不“退居二线”。显然,这样的政府工作形态与科学运作相去甚远。

对政府工作而言,各司其职才能做到运转自如。实际上,凡是官员手机号接听的群众诉求,无不是相关部门的职责所在,而这些部门都设有热线、专线电话。譬如,市政府有市长热线,公用部门有供电供水供气热线,监管部门有监管热线……,至于110、112、119等热线,更是早已深入人心。

倘若这些热线、专线都能确保畅通高效运转,又何须再公布官员手机呢?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