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让环保数据都能被作假?

法制网   2016-10-27 21:33:2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随着秋冬季节到来,许多人早上起床后先要看看手机里的空气质量数据,才能安心出门。但近日一则给空气采样器“戴口罩”的新闻,却让人不安:我们每天查看的监测数据,竟也有“受污染”的威胁。据报道,西安市环保局长安区空气质量监测站站长偷配监测站钥匙,用棉纱堵塞空气采样器,干扰监测数据。目前,5名涉事者已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人民网  10月27日)

面对这样的一则报道,其实我们会深感迷茫,环保部门为何要为环保数据“戴口罩”呢?毕竟环境监测数据是环保工作的基础,数据不准确,治理策略就很难对路。我们都深知这样的情况,可为何还是要做手脚呢?从企业角度讲,一般是因为利益驱动而不重视环保;而环保部门牵涉其中,恐怕更多是因为相关官员只是把环保视作政绩工具。无论出于政绩考虑、迫于考核压力,还是背地里有什么利益关联,如此玩“小聪明”,编造、篡改监测数据,到头来绝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环保数据作假不比其他数据作假,因为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判断不仅仅依靠环保部门公布的监测数据,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直观感受。如果公布的监测数据反映的空气质量和公众自己感受有较大反差甚至截然相反的话,那么必然会引起大众的质疑和不满,作假、穿帮是早晚的事。

浅显的道理为何还有人冒着违纪的风险铤而走险呢?毕竟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态度是严肃的,各相关部门也建立了可行的制度,对造假的态度更是零容忍。此次西安造假事件中5名涉事者将交由司法机关处理就是队各级各部门环保部门的一个警醒。在这样的警示下,我们希望我们的环保部门不要再把环保作为政绩的工具,心存侥幸、利令智昏的造假,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作者:蕾蕾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