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鸳:下暴雨,许多城市可“看海”

中国新闻网   2016-07-19 13:25:42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中新网太原7月19日电 (刘小红)从7月18日晚起,山西太原遭遇强降雨过程,造成当地多路段积水严重,交通拥堵。截至19日上午11时,积水路段已达40多处。此外,山西境内多条高速还采取了临时交通管制,所有客运汽车站各次班车全线停运。(中国新闻网,2016年7月19日)

回望过去,一有暴雨,城市“水上漂”的新闻就频频见诸报端,场面惊人,教训惨痛。比如,2012年,北京遭遇“7.21”特大暴雨及洪涝灾害,造成79人死亡,百亿经济损失;2014年,暴雨袭击深圳,5000多辆公交车无法正常运营,2000辆汽车被淹,主要道路几近瘫痪。逢雨必涝,已经成为城市顽疾。据统计,2012年有184座城市发生内涝,2013年234座城市内涝,2014年125座城市内涝。平均每年百座城市内涝,难怪有网友调侃:“不会开船的司机不是好司机。”

人们不禁会问,何时能不再“涝”?确实,一些地区汛期降雨时间长、雨量大,再加上城市地理位置、排水系统少而不畅、城市地面硬化、湿地建设不足……但人们关于内涝原因的分析,基本都指向了自然和城市建设方面。然而,当城市在暴雨之下显得不堪一击时,相关政府部门是否工作得力,恪尽职守,就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毕竟,天灾或许难以避免,但暴雨所造成的内涝影响、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的程度,却是可以通过应急预案等尽人事去规避或减阻的。

对于那么多城市而言,内涝年年不见转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城市治理的失败。兄弟城市的、过去的“前车之覆”,没有成为本市的、现在的“后车之鉴”;东挖一块西补一段南修一会北治一阵,没有科学的全面的面向长远的整体规划;“九龙”治水见利就上害来则避,缺乏责任承担机制等都逃不了干系。面对此情此景,难怪会有腐败猜想,也难怪有人建议,治涝先治官。内涝治理、暴雨应急的链条,串起多个部门,完善的责任机制与监督机制才是最好的粘合剂。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