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超 徐安宏:中国高铁“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大力推进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其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减少贫困、改善民生的战略举措,为中国铁路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近年来,中国铁路“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成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的一张名片。(7月5日 发改委网)
从2004年高铁引进中国以来,我国不断吃透国外高铁技术,经过我国十来年的高速发展,在高铁建设人员的匠心铸造下,我国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较好地掌握了铁路尤其是高铁的先进技术,具备了多种标准体系的生产能力,建造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铁产品。
如今,中国高铁已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技术体系,形成了全系列装备制造平台,具有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安全防护等的综合优势,在质量、造价、工期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性价比。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气象条件复杂,南北纬跨度近50°,东西经相距62°,因此,积累了应对严寒、沙漠、山区、高温潮湿等复杂多样环境的铁路运营丰富经验。这些都为中国铁路“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高铁技术不断变强,“走出去”的脚步越来越快,如今,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已启动先导段建设,标志着中国第一条全系统、全产业链对外输出的高铁项目正式落地。中老铁路于去年12月进入实施阶段,成为第一个全线采用中国标准、使用中国设备、由中方主建运营、与中国直接连通的境外铁路项目。中国标准全方位对非输出的第一条铁路亚吉铁路预计今年建成,作为埃塞俄比亚、吉布提两国经济发展的“主动脉”全线贯通。匈塞铁路塞尔维亚段项目于去年12月举行启动仪式,中东欧“16+1”合作旗舰项目实现良好开局。巴基斯坦拉合尔橙线全面实施,东非第一条城市轻轨——埃塞首都轻轨一期全线试运营。届时,我国高铁项目可谓是已在世界各国中遍地开花。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笔者认为,中国铁路“走出去”将继续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以国际产能合作为平台,以周边互联互通、非洲“三网一化”为重点,扎实推进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实现与有关国家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将中国高铁这张亮丽的明信片打出更加响亮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