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就业”到底源于何因

原创   2016-06-27 09:16:39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正值毕业季,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的数百毕业生却遭遇“被就业”。多位学生反映,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用毕业证、学位证等“胁迫”学生做“假接收函”,部分“被就业”学生报考基层公务员资格受影响。甘肃省教育厅回应称情况属实,已责成学校更正,并处分相关责任人。(6月25日《燕赵都市报》)

    又是一年毕业季,就业率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在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被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而现在网帖曝光称也出现了个别“被瞒着就业”的情况,毕业生自己不知情就已经就业了。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年年都有发生,今年也不例外。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情况频频发生,并且愈演愈烈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每年都有相关部门公布当年的就业率,每年公布的数据都显示就业现状良好,这也招致了一片非议。也许,公众质疑尚不能证明高校高就业率的虚假,但是此番毕业生自曝“被就业”,无疑给火热就业率浇了一盆冷水。

    就业率如何得出?每年的就业率由各高校把就业率上报,得出地区高校就业率;各地区再把就业率上报,得出全国高校就业率。这种自下而上的统计方法看似合理,但是当高校使尽手段在就业率上弄虚作假,指望基于各高校统计数据的整体统计结果符合常识,注定只是奢谈。那么它又关乎了谁的利益?不管毕业生是一怎样的方式“被就业”,实则都是高校以弄虚作假的方式将毕业生拉进“就业名单”,增长本校的“就业率”;归根结底还是在于难以遏制的“就业率冲动”。高校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招生的难易和招生数量的多少,而就业率越高,学校名气越大,招生越多,则学校效益越好,同时,高就业率也能为高校领导带来可资旌表的政绩,可谓一举多得。

    那么这样的“高就业率”背后则是带来诸多的问题,有关部门长期被蒙蔽在“高就业率”的盛况中,难以发现其中的问题,不能及时的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相关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这样的恶性循环应当及时叫停,还原就业率,实事求是的面对现状,相关部门积极作为,共同制定出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才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作者:刘小晓)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