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军:拥堵费让人更“心堵”

法制网   2016-06-17 15:23:2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近期,北京市为缓解城市拥堵又要收取一项“拥堵费”。北京市交通委会同市发改委、环保局、公安交管局等部门,已初步制定了北京市交通拥堵收费政策方案和技术方案,目前正在组织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论证。(2016年6月16日新华网)

     众所周知,交通拥堵是现代都市一块心病,特大城市、省会城市以及二三线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特别突出,也是城市管理者最头疼的事之一。作为城市管理者更是绞尽脑汁、使用各种交通管制办法,试图破解交通拥堵难题:单双号限行,错峰上下班,甚至为了压缩汽车的保有量,采取限牌摇号等干预手段来抑制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为此,城市管理者为缓解交通拥堵病,建地铁、修快速客专BBT通道等地上地下立体化的交通网络,试图破解城市交通拥堵病,但是也未能如愿以偿,“路”越修越宽,而城市交通却越来越堵。

     随着城市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方便出行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上下班、及学生上学在城市里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中国堪称自行车的“王国”,蔚为壮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车代步已成为方便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仿佛大家都在“赶时间”。君不见城市街道中心道路,是人们日常交通中的必经之路,每逢上下班、上学或周末、节假日休闲旅游出行的人流高峰,城市交通拥堵病就会立即“发作”,甚至出现短时的交通瘫痪现象。

于是乎城市交通拥堵费便“应运而生”了。何为交通拥堵费?显而易见就是指在交通拥挤时段,哪堵哪收费,啥时候堵啥时候收费。试图用经济杠杆手段“迫使”驾车人避开热点路段,或者改用公共交通出行的一厢情愿的做法。城市管理者希望尝试通过征收拥堵费来疏解交通拥堵的“困境”。也许出台征收交通“拥堵费”也是迫于无奈之举,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机动车使用“频率”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压力,让人们出行尽可能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多年来,城市管理者“治堵”靠限,“治霾”靠风雨吹,也是不争的事实。其实现代“城市病”现象有很多,随着大量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城市公共服务的“拥堵”也是不堪负重的:行路难、住房难、看病难,入学难等等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戚戚相关的“拥堵”现象正在与日俱增。而行路难的城市交通拥堵病只是其中的一项而已,每当城市遭遇大暴雨时,城市“内涝”更为城市交通的拥堵“添乱添堵”。

     至于征收“拥堵费”这一举措如何定位,也只能算是治标不能治本之策。堵车或许是“世界级”每一座特大、中型城市的通病,而大中城市的汽车保有量“日新月异”的增长,不仅见证了中国城市快速发展壮大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同时,也凸显城市规划没能跟上突飞猛进的交通需求。城市管理者对城市规划中出现的现实与预期的偏差,也应尽快想办法解决、纠正。从城市规划不合理导致拥堵的角度来看,“拥堵费”是否有巧立名目之嫌?让纳税人为“糟糕的城市公共服务”买单。交通拥堵病,决不能简单归结于“车多人多”了。

     如何破解城市交通拥堵?城市管理者在以前通过征收“停车费”,也没有解决乱停乱放的停车问题。至于目前希望通过征收交通拥堵费来缓解城市病的压力,除了增加汽车消费负担外。能减少车辆出行吗?为此城市管理者要解决拥堵病而征收拥堵费要三思,显然会遭遇管罚不理顺、民意不支持、治标不治本的“三不”境地。况且“拥堵费”如果真的开征,广大市民不仅要看到这笔钱用在何处,更希望看到征收拥堵费决策背后的为城市规划的偏差纠正,还需做出哪些“治本之举”。

     “扬汤止沸“为征收拥堵费,只会让市民更“心堵”,人们常言路越修越宽,行路难现象依然如故。城市管理者如何合理优化配置城市公共服务的“优势资源”,构建智慧城市,发展智能交通,需要方方面面的不懈努力,更需要管理者高瞻远瞩的布局规划。同时也需要市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管部门加大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抢道加塞、闯红灯等不遵守交规的行为,自觉养成遵守交规的好习惯,让城市别再“拥堵”了。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