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白色:莫让“脱贫”变 “害民”
法制网
2016-05-30 14:28:33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工作至关重要。中央已经定下了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目标,各地也签下了“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目前,扶贫攻坚正在有序推进,形势良好。然而,一些有害倾向和浮躁心态也未消失,亟待引起重视。半月谈记者最近在西部某县采访时就发现一个案例。当地政府急于出成果、树典型,在数字上动心思,大做表面文章,把一个普通养殖大户包装成“扶贫大户”,结果不但扶贫没啥效果,反而弄得该养殖户负债累累。(5月27日半月谈网)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此惠民工程,中央专门召开了高规格的脱贫攻坚会议,各省市也相继制定了扶贫攻坚考核办法,加大了此项内容的考核权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在“全面”,短板在农村。要想实现“全面”小康,农村贫困人口就是必须要啃掉的硬骨头。一时间,过去各县拼命争取的“贫困县”帽子和广大的贫困人口,成了压在各县党政领导心口的大石头。
为官一任,富民一方。发展经济,实现辖区群众脱贫致富是当官者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职责。按理说,既然是要帮助群众脱贫,就应该俯下身子,深入调研,找到适合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路子,切实帮助老乡改善生活。但是总有个别“脑子灵活”的干部,不肯踏踏实实办实事、办好事,大搞数据造假,最终不但没让老乡脱贫,反而让老乡更贫。
有时候我们要问,为什么这些干部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是他们不懂,还是真傻?其实他们不是不懂,也不傻,他们是缺少了党性修养,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他们为了考核数据的好看,大搞面子工程,大搞数据造假,目的是考核优秀,为升迁创造有利条件。
扶贫工作本来是中央一项惠民之举,不幸却被个别和尚念歪了经,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了群众的利益和感情。所以必须避免此类事件出现,一要探索实施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机制,根据各县不同的特点,合理分配考核权重,避免一刀切;二要强化督促检查,做到真正深入农户,了解实情,将最真实的一面反应给上级;三要强化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补足精神之钙,切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扶贫是惠民,切莫“让扶”贫变“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