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检察:做优刑事执行检察 坚守“高墙”内外的公平正义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2024年,大通县人民检察院驻所检察室强化政治引领,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责,紧紧围绕刑事执行的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守好刑罚执行的“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聚合力,品牌建设树标杆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北川执检”品牌建设为中心,推动执检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政治建设,将党建工作与执检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优化监督模式,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执检品牌;二是深化品牌内涵,以“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为目标,加强与公安、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的协作,形成监督合力,推动执检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注重品牌宣传,通过典型案例、法治宣讲等方式,增强社会认知度,扩大“北川执检”刑事执行检察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树立执检工作新标杆。
数字检察赋新能,模型应用促创新
“北川执检”刑事执行检察团队积极探索数字检察模型应用,推动执检工作智能化、精准化。一是构建“大数据+执检”模式,整合公安、法院、司法等多方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与智能分析;二是借力创建的“社区矫正对象脱漏管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大幅提升了监督质效。通过数据分析预测矫正对象脱漏管隐患,为精准施策提供科学依据;三是应用最高检刑事裁判涉财产执行类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选出200条线索,共办理刑事裁判涉财产刑未交付执行监督案25件。应用剥夺政治权利执行类监督模型,办理未按时交付执行案件1件。
社区矫正强监督,精准帮扶促回归
社区矫正是刑事执行检察的重点领域。“北川执检”以“监督+帮扶”双轮驱动,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一是强化日常监督,通过定期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确保矫正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创新帮扶机制,建立多方联动的社区矫正红色教育、公益劳动的教育帮扶机制,以烈士陵园为基地,用红色教育赋能社区矫正教育帮扶,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公益活动、改造自我创造条件,进一步丰富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和教育帮扶的形式和内容;三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社区矫正动态监管平台,实现实时监控、精准管理,有效预防脱管漏管现象。
巡回检察提质效,专项活动显成效
“北川执检”刑事执行检察团队坚持以日常监督为根本,开展专项检察为抓手,全方位对社区矫正监管活动进行监督。一是通过运用矫正一体化平台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报到、定位打卡、请假、越界情况等进行检查,对发现的违法情形及时提出纠正意见。二是联合司法局开展了社区矫正巡回检察专项活动,深入各乡镇司法所,开展常规检查的同时对社矫对象开展集中教育,通过向社区矫正对象宣讲近几年收监执行的案件,起到警示的效果,切实增强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守法意识。三是注重成果转化,通过巡回检察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机制,推动执检工作规范化、长效化。
警示教育筑防线,法治宣传入人心
“北川执检”刑事执行检察团队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和法治宣传活动,筑牢刑事执行领域法治防线。一是深入司法所、社区开展警示教育,以案释法,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法治意识;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法治宣讲,普及《社区矫正法》等法律法规,提升群众知晓度;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发布简报信息、普法视频,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通过检察听证的方式,解决矫正对象外出经营的实际困难,针对申请扩大活动范围召开听证会3次。
回首来时路,砥砺新征程。2025年,大通县人民检察院刑事执行检察工作将继续立足职能、守正创新、能动履职、维护刑事执行公平正义,推动刑事执行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平安大通建设贡献检察力量。(郝雪艳)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