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拘留所全力打造“阳光监所”

中国法制网   2016-06-16 14:48:42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临河区拘留所坚持以争创“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安全文明和谐监所为目标,立足教育矫治职能,在监管工作中不断创新,推行“教育、感化、挽救”的管理教育新模式, 以保障人权、规范执法、教育感化、安全管理为重点,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强力推进落实拘留所“三项重点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六年(2010-2015)蝉联“全国一级拘留所”,从2011年起连续四年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标兵拘留所”,并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推行拘留所管理教育新模式先进单位”、“全国拘留所教育工作社会化先进单位”、“全国监管文化示范点”、“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全国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拘留所三项重点工作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被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评为“法治文明窗口建设年活动成绩突出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连续五年被临河区委、政府评为优秀基层政法单位,并被临河区委、政府评为全区十佳政法单位,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四次。逐步建立起具有临河特色的“教育矫治特殊学校”。实现了连续十年监所安全零事故、民警队伍零违纪的公安监管工作“双无”目标。

  打基础 全力推进规范执法

  更新思想观念,夯实硬件软件建设。近年来,临河区拘留所在自治区公安厅、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公安机关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监所管理相关规定,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以创新管理教育模式为主线,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亮点,多措并举,破难解疑,扎实工作,实现了民警队伍由量少质弱向配齐配强,监管理念由“看守型”向“教育型”,监所安全由被动防范向主动掌控,管理执法由粗放封闭向精细开放的“四大转变”,初步达到了规范、安全、文明的工作目标。在拘押量占全市拘留人员总数三分之二的情况下,没有发生一起被拘留人员逃跑、自杀、自残、超期羁押等事故。

  临河区拘留所始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58平方米,其中拘留区708平方米 (所内分行政区和拘留区)。全所配有全方位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受虐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广播教育播放系统等,各项功能齐全,是内蒙古自治区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的拘留所之一。2014年以来,临河区党委多次深入拘留所专题调研、听取汇报,在经费保障、警力配备上实施倾斜政策。投入300多万元进行了改扩建,对监控、门禁、巡视、报告、对讲、电化教育、信息管理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了文化展示墙、社会矛盾化解室、心理咨询室及远程视频会见平台,完善了图书室。利用升级改造后的“第六代警综平台”,将分散在各个岗位的“口袋信息”、“书面台帐”采集转化为集中统一、适时变动的“电子信息”,从而实现对被拘留人员的动态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进而对确保监所安全,提供了完善的设施保障。

  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履行职责。为进一步加强监管队伍的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切实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提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该所通过不断创新目标管理考核制度,通过规范工作机制、学习业务知识等多种措施,努力提升民警的整体素质。一是从政治、业务能力上提高民警素质。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等活动加强党的先进性教育,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找准自身缺点不足。并根据自身弱项有重点的组织民警学习《拘留所条例》、《拘留所条例实施办法》和《拘留所执法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所领导带领民警一边学习条例办法,一边在工作中总结积累经验,并依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监所内不同岗位民警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岗位目标责任。二是强化监督考核。为确保被拘留人员一日生活制度的全面落实,拘留所采取对被拘留人员的学习、教育、训练、内务情况等进行重点督查的方式。要求交接班人员在每天进拘室早交接班时对被拘留人员的拘室内务卫生所存在的问题当场进行检查整改。

  近年来,临河区公安局不断增加拘留所警力配备,使队伍平均年龄逐年下降,并通过多种措施提升队伍战斗力。一是通过邀请办案民警、法官、检察官、律师、居委会干部为民警讲解法律、法规、办案操作实务、基层调解等知识,使管教民警的文化、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有效地规范了执法主体;同时根据监所实际情况,在电脑流程岗位增加了辅警,有效地缓解了警力不足的“瓶颈”。二是依据《拘留所条例》、《拘留所执法细则》明确了民警、辅警工作职责,制定20余种规章制度,规范了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使各项执法管理工作都有明确的程序规定。三是规范执法文书,严格落实公安部新制订的18种工作台帐和25种法律文书,确保每一次执法行为都有记录、可查证。

  出实招 全面强化安全防控

  出实招 全面强化治安防控

  推行精细化管理 ,保障执法安全。监所无小事,防范大于天。在执行程序过程中,临河区拘留所对照国内正反两方面经验、找差距,堵漏洞,坚持已有成果。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拘留所工作的高标准、新要求,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见警率,该所根据各岗位工作量多少,实行民警各岗位相对专职,值班巡视轮换轮值的模式,使正常工作日每天不少于三分之一警力,同时对管教等重点岗位实行主、协管制度,有效防止了工作脱节。同时强化被拘留人员思想教育,要求被拘留人员严格按照拘室秩序、内务卫生标准执行,对铺位和物品摆放实行“三净三线”、“五化、五统一”的规范管理。“三净”是拘室地面干净、门窗墙面干净、被拘留人员卫生干净;“三线”是被褥叠放一条线,日常用品摆放一条线,点名学习坐成一条线;“五化、五统一”即“安全评估常态化、一日生活制度化、行为举止规范化、内务卫生标准化、日常管理人性化”,“ 统一被拘留人一日生活作息、统一生活用品、统一规范标识标牌、统一被拘留人识别服、统一被拘留人情况栏”;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有效缩短了新入所被拘留人员的行为适应时间,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规范运行。同时对被拘留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强化安全风险评估。根据被拘留人员案件性质、身体健康状况,以及通过谈话教育掌握的思想动态、心理状况、不良倾向、日常表现等对被拘留人逐一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被拘留人实施普管、严管和重点管理的动态监控管理模式。坚持每日交接班检查制度,由值班人员通报当日值班情况,使接班民警人人知警情明重点、个个懂方法会处置。要求全体民警牢固树立“监所安全万无一失,一失就万无”的思想,除收拘入所检查外,该所严格实行管教民警每日查、所领导每周查、分管局长每月查的安全检查制度,为监所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和措施保障。为了提高执法效率,该所通过先进的全方位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受虐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等数字化技防信息系统,可随时抽查民警执法行为和被拘留人员行为举止情况;制作并执行《被拘留人员一日生活制度》,树立“做好每一天,安全一整年”的理念,制作了一日生活语音提示系统,从晨起、整理内务、集体教育到就餐、活动、队列训练,都按时遵规不打折扣。

  完善执法制度建设,保障执法公平公开。为了加强舆论引导,该所全面推行警务公开和对社会开放政策,适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被拘留人家属及社会各界人士到所视察检查、采访参观。并定期组织召开特邀监督员、在拘人员家属、律师代表委员座谈会,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并吸收采纳各类工作意见及建议。所领导和民警多次被邀走进巴彦淖尔广播电台“警官风采”栏目,与听众现场交流,互动解疑释惑,尽最大努力消除高墙内的“神秘阴影”的猜想和曲解。

  尽职履责建和谐,温馨关爱助转化。

  该所以“人性化管理”为着力点,以“教育、感化、挽救”为工作宗旨,深入推进监管工作更好开展,全力确保监所安全稳定。一是种植培育各种蔬菜、树木花果,美化环境,以现实意义的学校,努力营造 “温馨拘所、和谐拘所”,实现“人造环境,环境育人”的和谐互动。二是该所时常有被拘留人员家属带小孩到拘留所会见,由于小孩年龄太小,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监所的会见性质,特购置了室内外儿童玩具,并由专人负责,方便被拘留人员家属会见时可以放心的把孩子交给管教民警。三是新建了服务接待大厅,设置了服务查询台,公开了办事流程、介绍了在拘人员家属会见、通信和送物规定以及接待时间、接待规定、拘留区出入制度、执法监督制度等信息,促进拘留所法治文明窗口建设。四是在家属会见室配备了老花镜、饮水机、纸笔、座椅等便民设施;启用了远程视频会见系统,为家在外地的在拘人员及家属提供双向视频会见。五是为切实提高被拘留人员伙食质量,保证定量足额供应,保证让被拘留人员吃的熟、吃的热、吃的饱。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配备专用的炊具、餐具,供应少数民族饮食。公布并优化了被拘留人员每周食谱,推行生日餐、病号餐、节日餐,实行食品48小时留样备检制度。在传统节日,还提供水饺、元宵、粽子、月饼等节日食品,以人文关怀,促进思想改造。

  讲真情 全力打造阳光监所

  实行人性化管理,保障被拘人员合法权益。 高墙之内,暖意融融。4月8日是拘留所在拘人员王某的生日。当日下午,管教民警为王某送上其家人送来的生日蛋糕,管教民警代表其家人和拘留所向她送上生日的祝福:“虽然家人不在你们身边,但我们依然可以给你们家的温暖。今天是你的生日,拘留所全体民警祝你生日快乐!希望今后你们能继续遵守监规,改过自新,做个对自己、对家人负责的人。”拘室里同拘室的被拘留人员一起为她祝贺,唱起了生日祝福歌。当她激动的吃到蛋糕后表示:自己做错了事进拘留所,没想到拘留所领导与管教民警却对自己如此好,感谢管教们的关爱,感谢家人对自己的包容,高墙内依然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出去以后一定会改过自新,遵纪守法,感恩社会!当日,同监室在拘人员无不感动,觉得她们并没有因为犯罪而受到社会歧视和遗弃,纷纷表示将严格遵守拘留所各项管理规定,积极配合,认真改造,争取早日重归社会。

  生命健康权是人的最基本权利之一,推进医疗保障社会化、专职化,即是最大的人权维护。本着“入所体检,每日巡诊,预防在先,遇患即治”的原则,该所与巴彦淖尔市医院、临河区医院、妇幼保健院建立了医疗救治“绿色通道”,推行监所医疗卫生社会化,设立了医务治疗室,申领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配备了具备职业资格的医生专职坐诊,确保被拘留人员的疾病能够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打造阳光警务,全面促进良性互动。每逢节假日,管教民警和被拘留人员会共同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加强与被拘留人员的情感交流,避免空洞、乏味的单纯说教,使民警和被拘留人员在感情上实现了平等“零距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民警和被拘留人员在管与教中的“良性互动”。

  2010年6月,临河区拘留所首次对社会开放,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对社会开放的管理教育新模式示范拘留所。随着开放日工作的不断深入,临河区拘留所大胆探索尝试,将对外开放工作与开门评警大走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召开警民恳谈会、被拘留人员现身说法、亲属亲情规劝、专家讲评、征求意见、民警与被拘留人员及亲属零距离交流接触,让参与开放日的群众真正的感受到 “这里就是一所学校”,使管理教育新模式工作得到了升华。开放以来,该所通过主动邀请和接受申请的形式,不断完善学校化管理教育新模式。在接待参观中,根据来所参观人员的年龄、职业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教育引导。对初高中、大中专院校学生,就结合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禁绝毒品、远离黄赌毒、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对被拘留人员家属,就结合被拘留人员违法性质、社会危害进行法制教育。通过实行规范化、人性化的学校式教育管理新模式、新理念,达到了外促教育、内促监管的良好效应。年平均接待来自社会各界警示教育观摩群众15批1200余人,通过真人、真事、真环境的典型案例,使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得到启发,防微杜渐,消除侥幸,走正道,谋长远。

  解心结 人性化管理点亮心灯

  开放式教育、大力提升监管水平。为了使教育不拘于形式,该所建立了被拘留人员阅览室,定期组织被拘留人员读书看报、举办道德讲堂,积极开展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对被拘留人员进行文化熏陶,让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启蒙教育深入每一名在拘人员的心里,提高被拘留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被拘留人员遵纪守法意识。开设被拘留人员心理咨询门诊,聘请专职心理咨询师每月两次来所坐诊,同时选派民警参加了在拘人员心理帮教知识培训,并有一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为被拘留人员进行日常心理疏导、心理治疗,解决心理障碍,为他们回归社会增强信心,收到了良好的帮教效果。

  现身说法往往甚过千言万语,为了使被拘留人员彻底悔过自新,该所有计划的每月邀请出所人员回所现身说法,与民警和在拘人员座谈,谈感受、谈想法,以多角度、深层次感化、教育被拘留人员。为使被拘人员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该所还开展了流动红旗周活动。每周评出一个文明拘室,并给予积极表扬和奖励,促使被拘人员走出阴影,唤起其比、赶、超的信心和勇气,争当文明守法公民的进取心和荣誉感。

  由于拘留所位于城郊结合部,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给部分身无分文的拘留期满出所人员顺利回家带来困难,临河区拘留所为了进一步巩固教育、改造、挽救成果,最大限度地帮助被拘留人员解决实际困难,特推出对拘留期满出所人员开展捐助活动新举措。由民警自愿捐款,将捐款作为生活困难拘留期满出所人员回家路费专项基金,由专人保管,统一支出。截至目前,拘留所共捐出专项基金2300余元,为40余名困难被拘留出所人员提供回家路费,受到了被拘留人员及其家人的广泛赞誉。

  通过一系列的关怀措施,使被拘留人员感受到“严中有情、法中有爱”,出所后专程回到拘留所送上锦旗和感谢信,以表示拘留所这个特殊的“大家庭”对他们的教育改造和关心帮助。

  转变执法理念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进展 。为了把工作落到实处,该所还建立了完善矛盾化解的排查发现机制,该所采取查看案由、倾听心声、问清诉求、讲清出路和访明真相等“查、听、问、讲、访”五种方法,深度了解矛盾纠纷产生的来龙去脉,准确把握被拘留人的精神状况、矛盾诉求和化解意愿,主动教育引导被拘留人通过调解解决矛盾,并对涉及公安机关的矛盾纠纷直接进入调解程序。总结出了社会矛盾化解 “三四六”工作法:化解工作的“三要点”,即以“情”为纽带,靠“理”解心结,用“法”化矛盾;与被拘留人或其他当事人沟通的“四注意”,即“耐心听”、“细心问”、“公心评”、“真心帮”;对被拘留人或其他当事人教育引导的“六方法”,即“说理疏导法、亲情感化法、同拘人员帮教法、社会力量规劝法、公益律师服务法、心理健康辅导法”。针对被拘留人的不同情况,临河区拘留所因人而异、综合施策,积极筹建并与日恒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了临河区拘留所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拘所开展律师电话热线、现场咨询等方式的法律咨询,两名专业律师到拘所为被监管人员开展民事债务、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等社会矛盾方面的法律专题教育、咨询活动,对被监管人员免费提供民事、行政方面的法律援助。通过专业的引导、劝说、教育促使双方交换意见、消除分歧、达成共识,实现化解一个矛盾,温暖一个家庭,赢得一片人心,维护一方平安的教育效果。

  临河区拘留所还建立完善了矛盾化解跟踪回访机制。坚持定期回访当事人,实行跟进教育,真正实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通过前一阶段的运行,临河区拘留所共成功化解各类涉法涉诉矛盾纠纷148起,化解率达70.5%,有效地确保了拘所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成为了临河区平安建设的“亮点工程”。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临河区拘留所来说,高墙电网和现代化监控设施很重要,但安全、文明的实现,归根结底靠的还是领导和民警劲往一处使的决心和毅力。相信有了这样一支靠得住、打得赢、能干事、不出事的过硬队伍,临河区拘留所必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