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公共治理需要打破“形式民调”

中国法制网   2016-09-22 13:43:37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民调旨在为政府绩效评价和社会治安决策提供真实民情,搭建政府社会管理的外部责任机制,本意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然而,一些地方组织开展的民调,或以现金奖励“操纵”民意,或统一提示“标准答案”,群众“被满意”,使民调沦为一场闹剧。(新华网9月20日)

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休戚相关,征集民意、倾听民声是公共决策的必备环节。各地各部门在针对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公共设施、交通、环保等领域广泛开展民意征集活动,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在保障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上,民调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但在当前中国国情下,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组织开展的民调,或以现金奖励“操纵”民意,或统一提示“标准答案”,群众往往“被代言”、“被满意”,这使得民调沦为一场走形式的闹剧。这根源在于现在的民调,往往是职能部门自己设置议题,然后再自己组织开展调研,再然后自己公布结果,最后还是自己拿出决策——“一人操刀”的民调。这种自导自演的民调不仅不能反映民意,还严重打击了群众公共参与的积极性,更甚者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政府公信力。

当前中国公共治理需要打破这种走形式的民调,更需要在程序的公正与透明上下工夫:一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比较良好的民调方式,如美国《纽约时报》社会调查中心、芝加哥大学全国民意研究中心、非营利组织皮尤(PEW)研究中心和商业性的盖洛普公司等,由政府委托独立第三方机构征集民意、解读民意;二是在决策上,以更为积极的方式对征集过来的民意有更透明、更细致的回应。呵护公民参与民调的热情与信心,即便是反对的声音,也当分清比重,予以说明。

民调是现代公共治理的一个“小锦囊”,“决策捷径”只有让有理有利有节的民调硬气起来,公民的民主参与才会与公共政策良性互动,公共利益才能在看得见的博弈中走向最大化。(博欣)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