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明进步与社会和谐

中国法制网   2016-09-08 17:36:19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准确把握精神实质,既全面系统又突出重点,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融会贯通。(人民网2016年9月8日)

    人类社会一产生,就出现四类基本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人的矛盾以及人自身的矛盾。这四类基本矛盾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阶段,它们的运动及其相互作用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其中,人的个体发展是这些矛盾的主线。为了解决好这些矛盾,出现了并将继续出现不同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发现了社会形态内部的运动规律和社会形态发展、变化的趋势。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都不过是历史的一个阶段,都在自己的存在中反映历史的本质,完成自己的使命――造就日益完美的人。可见,人类历史就是建立在人类生产活动基础之上的人类自我完美的自然发展过程。

    随着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对矿山的过分开采,对森林的肆意砍伐,对土地的不当利用,以及污染物的大量排放,造成了生态平衡的破坏,致使环境恶化,同样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现在环境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能不能保持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未来。人类对于自然,再也不能像早期社会那样,强调战胜和征服了,而是要爱护与科学利用。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但它并不是人的个体的简单相加,它是与人的个体相对的客观实在。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为他提供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他则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于是,作为个体的人与社会就构成了矛盾体。

    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理念创新――构建个体与社会整体协同的和谐文化价值体系――已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可见,放弃整体性前提的过度个体主义与物质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必然要向将个体置于整体发展之中的和谐价值观发展过渡,否则任何个体最终都难以获得长久的幸福生活,任何文明进步都将因社会矛盾加剧而停止。

    和谐价值观的回归,但并非向历史上缺乏个体主体性的社会状态与文化价值观回归。这是一种经过了市场经济与个体主体价值观洗礼的和谐文化回归,是一种获得了市场经济的个体动力又指向整体利益协调的和谐文化回归。(作者:小洋)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