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波浩淼:出实力,用巧劲,真脱贫

中国法制网   2016-09-23 09:27:1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安徽近日出台《关于建立扶贫对象退出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标准,建立严格、规范、透明的扶贫对象退出机制,确保到2020年安徽全省扶贫对象有序退出。 (人民日报,2016年9月21日)

精准扶贫,从国家层面一致验收到省市县,打好扶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生活。近两年,全国的扶贫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各个地区都围绕着扶贫做着工作,通过走访调查,摸底,村民评议,最后确定了每个地方的贫困户,根据一个村贫困户的多少,又确定了贫困村,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就必须切切实实的做好扶贫工作,引领老百姓发家致富,脱离贫困,但是如何做好扶贫工作,各地的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建立贫困档案,了解群众需求,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制定各户的脱贫方案,每个方案,每个意见都是往好的方面想,但是在这里想说的是,扶贫要做好,不仅是意见方案做好,更重要的落实行动,真正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一是脱贫,首先要脱掉思想上的贫困,部分老百姓的贫困是思想上的贫困,落后的思想在作怪,是懒惰、得过且过思想在作怪,不求变的思想在作怪。一些贫困村民思想顽固,守着田地不变通,“等靠要”的观念强,等着政府给钱,村干部等着政府增援,而恰恰是思想认识的落后,加剧了经济落后,形成了恶性循环。观念的差距,让先进的更先进,落后的更加落后。当扶贫干部满怀希望带着政策、技术、项目而去时,贫困村民却伸手要冰箱彩电,要各种物质,而对产业、技术,反应麻木。一些贫困村民再穷也不愿打工,守着老屋子,蹲在墙根,晒着暖阳,做着致富的美梦。

二是脱贫,要切合实际,不能揠苗助长。一些地方的干部为了政绩,业绩,不切实际的让老百姓大力发展不适合当地的产业,最后就造成一个恶性循环,扶贫资金用了,产业却发展不起来,带给老百姓的后果就是对政府的抱怨,对产业的不认同,思想更加萧条,脱贫之路更加遥远。还有一些老百姓借助政府的优惠政策,打着发展产业的旗号,贷款买车,买房,把政府当成慈航普度、救苦救难的菩萨,欲壑难填的依赖心理,使他们在救助的温床上裹足不前,最后在特惠政策“断奶”之日,就成了他们返贫之时。

三是脱贫,要步调一致,防止出现朝令夕改。精准扶贫工作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怎样才能脱贫,是一个摸索和探索的阶段,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就造成了部分政策出现朝令夕改,让基础的执行在执行政策的同时无从下手,也带给老百姓的是对政府的不信任。

脱贫,尤其是精准脱贫,如何才能打好脱贫攻坚这场战斗,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的规章制度与实施意见,更重要的是百姓的配合与我们的实干,用实际行动来践行扶贫攻坚的道路,用切合实际的发展来带动一方百姓的致富,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脱掉贫困这顶帽子,走上小康生活这条阳光大道。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