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校长”拒女儿上名校,点醒“择校狂”的家长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作者:小晨曦
常州市朝阳中学殷涛拒绝为成绩优异的女儿小升初择“名校”,而是让女儿进入了自己所在的外来工孩子占到了大多数的朝阳中学,这也让他承受了来自身边人的不少压力,甚至有人认为他是在作秀。最近,殷涛的一篇文章《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又让他成为“网红”,殷涛的做法获得了常州市教育局局长的力挺、点赞。9月20日《人民网》
初看这条新闻,笔者也是不理解的,明明孩子那么优秀,难道就为了所谓的“教育理想”断送了孩子的前程。继续浏览文章,发现殷校长的一番话改变了笔者的看法:“他们的父母是敢闯的能人,跨省联姻,基因优化,正当最好的年纪生子,顺产多,更聪明;他们有兄弟姐妹,更有责任感,善良能干,懂得感恩……”许多家长和殷校长的同仁都把“外来打工者的孩子占多数”当作朝阳中学的劣势,而殷校长却摒弃了歧视,从一个更加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这个学校。
就现实而言,择名校确实有诸多显性和隐形的好处,比如享受更多资源、被人羡慕尊重、拥有更多成才机会。但也应看到,是否应该上名校,理应依据匹配原则,尊重公平公正的竞争法则,而不应该提倡依靠关系或者送礼等手段去获取。
而从长远来看,教育资源理应实现最大程度的均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拥有同样的机会。而不应再有名校与普通学校之分,择名校更应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就此而言,作为中学校长的殷涛拒绝为女儿择名校,显然是尊重了公平公正的竞争法则,也考虑到了教育发展的未来,其远见卓识和魄力值得我们向之致敬。
正如殷涛所说,“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为了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获得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殷涛可谓“牺牲”不小,如果说这是“作秀”,我们倒希望多一些教育工作者也“作作秀”,让拒绝择名校之风从教育工作者开始,习惯性质疑者也能多体验体验这样的“作秀”,别轻易棒杀勇于吃螃蟹的人。
现在家长为孩子择校做出的努力,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托关系,找门子,改户口,去外地,不惜高价买校区房……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最优秀的教育资源。然而一个老掉牙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所谓“好学校”的孩子就一定优秀,一般学校的孩子就一定不能成材么?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招牌学校”,但就算再扩招,再开办分校,招收的学生也是有限的。总会有学生在城镇的一般学校或者是教育匮乏的偏远地区学校上学,他们当中不乏佼佼者,依然有山路里走出来的领导者或企业家。
殷涛是否让女儿在朝阳中学读书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像朝阳中学此类普通学校是否能拉近与名校的差距。而这在短期内,似乎也难以达到,因为殷涛能让女儿在朝阳中学读书,但不能让优秀的教师从名校流到朝阳中学来。另外,如果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其女儿本就应在朝阳中学读书,那他的这一做法,不过是应有的选择;而如果他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让本可以选择更好学校就读的女儿“支持自己工作”,那也显得有些公私不明。
当然,殷涛的做法,是一种以身作则的表现,这也表现了他对学校的热爱,表现了他的敬业精神,这也是值得称赞之处,但他的这一做法,与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教学能力并没直接关联。
殷涛的做法,瞬间让他成了舆论焦点,不过反证了“名校热”,让人看到当下家长为孩子择校是何其普遍,从而凸显了殷涛做法的“另类”。这一事件背后暴露了教育资源还远没有达到均匀分布,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要减少学生家长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的现象,不是让家长们变得“理性”就可以做到,而应该让就近入学得到有力执行,更应该让教育真正做到均衡发展,这才是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