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近期,这则“18岁女孩被骗学费9900元昏厥离世”的新闻占据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头条。无独有偶,8月23日,江苏省江阴市一名18岁少女遭遇电话诈骗,银行卡里的12600多元学费被骗子转走!目前此案已报立刑事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中国新闻网 8月25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山东临沂罗庄18岁女孩徐玉玉被骗学费9900元昏厥离世的罪魁祸首在社会各界的合力缉捕下,19岁熊超在内的四名犯罪嫌疑人26日夜被缉拿归案,但徐父“抓住了骗子就能让更多的孩子不再受骗”的淳朴愿望真的可以成真吗?
毫无疑问,“电信诈骗事件”又一次直指信息安全、电信监管追责积弊。为什么犯罪分子能屡骗屡成,为何胆敢以身试法?面对悲剧结局,反思自是必然,但改变积弊才是关键。如何防微杜渐,如何将隐患扼于萌芽,如何改变监管软弱的格局,如何以强力追责对诈骗分子增强约束刚性,都是悲剧之后的诘问。电信诈骗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每天上演的骗局层出不穷,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不是每一个受骗的人都可以借力舆论,不是每一次被骗的金额都足以立案定罪,也不是每一次诈骗破案都会得到社会如此高的关注。
生命逝去的背后,是一个亟需多部门合力整治的“陈年旧疾”。避免类似徐玉玉悲剧重演,不仅需要加强公众的防范意识,监管机构更责无旁贷。
笔者想说,在现代通信十分发达的社会中,在信息“裸奔”的社会,公民的信息数据、信息安全令人十分担忧。事实上,不仅有不法分子的“数据黑色交易”,也有数据维护者的监守自盗,如果任由携带个人特质的信息片段,随意被公开、买卖,那么受骗悲剧仍将继续发生。
因此,多发的电信诈骗折射出信息安全困境,电信诈骗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我们有必要、有义务加强防范意识,堵塞信息泄露的源头,启动公民信息安全保护和监管工作问责机制,通信业主管部门、电信运营商和虚拟运营商须尽可能从技术角度杜绝诈骗电话存在,加强实名制的落实验证制度,加强相关行业监管,增加信息犯罪的量刑度,建设一张法治、道德、监管、防范、重罚的大网,构建一道安全可靠的防火墙,让更多的群众不再受骗!(文/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