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白色:“端正看”才能“搞得好”——评如何在党政工作中用好网络平台
中国法制网
2016-08-11 15:48:02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国际在线消息:热油,放葱姜蒜,倒鱼,翻炒,加调料,起锅……一连串娴熟的工序过后,一盆冒着热气、香味扑鼻的博湖西游鱼端上了餐桌,让人垂涎欲滴。这一幕好似专业大厨炒菜的场面,其实是由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博湖县县委书记董斌完成的。在8月10日举办的“穿越楼兰”大型网络文化活动的首站活动中,董书记亲自上阵,在百余名媒体记者的见证下,为全国网友们直播了一场“书记做鱼”,宣传博湖的有机水产品,推广博湖依托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致富经。(8月11日国际在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开始尝试摆脱“死板”、“高冷”的刻板印象,纷纷开设官方微博等“新玩意儿”,用来展示当地工作动态和风土人情;越来越多的官员开始尝试洗掉“老爷”、“土皇帝”等绰号,走出办公室,通过网络直播、参加活动等方式为当地代言。然而,在收获点赞的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出现,比如部分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形同虚设,更新频率低甚至常年不更新等问题。
诚然,这样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在党政机关走向网络这个“台前”的过程中,以上这些“形式主义”问题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而且也是必须要解决的。而这其中首当其冲的问题,是如何正确看待网络平台。
为何政府网站内容陈旧?为何政务微博成了“僵尸博”?拿政务微博来说,随着网络理政、网络宣传之风的兴起,“开博”的地方政府、机关单位一个接着一个。数量是上去了,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微博。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微博在开通一段时间之后便逐渐销声匿迹,只剩下一个“空壳子”。政务微博不是想开就开的,微博的运营是一整套学问,一些单位盲目跟风,明知自己没有人员、没有能力去管理微博,看到其他地方要搞了,自己也要跟风搞一个。地方政府“打肿脸充胖子”带来的最终结果,便是前面提到的,即政务微博的“沦陷”成为了反形式主义的典型“教材”。
此外,一些领导干部、“一把手”们认为,所谓网站、微博之流,随便发几篇简报、文章,贴几张照片就够了,工作人员有时间了随便弄弄就好,自己很少,甚至根本不会去过问这项工作搞得怎么样了、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这一点在基层政府组成部门尤为严重)。领导不关心,下面的人做事自然没有什么动力,所谓“党政门户”也搞得毫无生机。
如何正确看待网络平台,使其成为党政机关工作的“助推器”而不是食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首先要做到量力而为,确定自己有足够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来运营再来开通也不迟。其次,领导干部首先要重视起来,既然开通了网站、微博,就要亲自过问,时时监督,这样才能自上而下给出一个强劲的推动力,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工作起来自然更加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