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nnbinaca:扶贫——扶经济更要扶思想

中国法制网   2016-07-27 14:32:58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过去,基础设施被认为是盘兔村这样的贫困地区最大“短板”。但经过多年扶贫,“如今有的屯通了路,依然不见起色。”当地一位贫困村村干如是说。

 政府的支持不可谓不大,扶贫干部的工作不可谓不认真,然而,许多“老牌”贫困村的贫困户,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困境。

“这一代人思维都定型,很难转变。但下一代教育得到提高后,其他问题也就都解决了。扶贫,你给房子冰箱电视机都不难。但你给他们一台电视,坏了也就坏了。他们仍然买不起新电视。”覃正荣说——新华每日电讯

为什么有些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物力、财力、人力,持续多年发力扶贫的情况下,任然无法摘掉贫困的帽子?究其原因,一是许多贫困群众积难重返的习惯难以改变,贪图享乐,不劳而获成风。二是我们有些扶贫干部在作风上缺乏针对性,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只负责输血,不负责造血。在政策,资金撤走后,本已经脱贫的群众又重返贫困。

扶贫首先要戒除“等、靠、要”思想。真正的脱贫,是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辛勤劳动换来的结果。一味地等待政府的给钱,給物,靠着政府来给自己“输血”。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劳动,去自我“造血”。他们长久以来养成的懒惰的习惯一时间难以改变。他们觉得,只要自己身处贫困线以下,政府就回来帮扶自己。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盘兔村村民在扶贫干部上门入户的时候,虽然还是上午,许多村民就已喝得酩酊大醉。这种“等、靠、要”的思想极大的阻碍了贫困地区从根源上脱贫。

扶贫要有针对性和创造力。扶贫工作,政府的支持不可谓不大,扶贫干部的工作不可谓不认真,然而,许多“老牌”贫困村的贫困户,陷入年年扶贫年年贫的困境。贫困户自身的问题是一方面,扶贫工作缺乏针对性,开拓性也是重要的原因。扶贫,不仅仅是给钱,給物。更要细分化,精细化。扶贫工作不能千篇一律,中央制定大方向,地方政府要根据自己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扶贫计划,路线。每个扶贫干部更要针对自己的扶贫对象,实施不同的扶贫方法。比如产业扶贫,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水源、气候等,种植不同的作物,规划产业片区,协同好种植农户,形成互帮互助体系,落实作物成熟后的销路。形成一个长效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源上脱贫。

贫困不是一时形成的,脱贫也不能一蹴而就。广大扶贫干部要深入扶贫一线,彻底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习惯,使他们从内部发力。同时,要有区别,差异化扶贫。扶贫工作才能有成效,才不会导致贫困户的反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