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娜娜:如何规避“官样朋友圈” 让领导不再成为“潜水员”

中国法制网   2016-07-22 10:32:5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如何规避“官样朋友圈”  让领导不再成为“潜水员

     仔细研究不同群体的微信朋友圈,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领导干部在朋友圈一般都比较沉默,而且级别越高越不爱在朋友圈说话,他们几乎从不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即使偶尔更新也以转发“心灵鸡汤”、分享风景照为主。这个现象在公务员群体中非常普遍,完全可以用“官样朋友圈”为之命名。(7月15日  新华网)

    众所周知,朋友圈最早出现在腾讯社交网络平台——微信上,微信朋友圈于2012年4月19日上线,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以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者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动态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到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微信朋友圈的这一特殊功能,一经退出,便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极力推崇,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然而,我们的中老年人用户却少之又少,作为政府领导的官员用户更是鲜为少见,加之“官样朋友圈”现象的存在,政府在网络舆论大潮中很难成为舵手,引领政治生态的发展。如何规避“官样朋友圈”?

    第一要诀“真”,这个真实并不是说把线下的自己搬到线上,而是你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简单的说就是扮演一个你眼中的自己,扮演一个正确舆论大亨的角色。当朋友圈舆论“波涛汹涌”之时,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积极响应,既不能“墙头草”--随风倒,更不能“沉默是金”,十指不沾网络。

    第二要诀“善”,即善言善变。对于在官场已经“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资历领导干部而言,其一言一行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他们的朋友圈总是“默默无闻”,亦或全是“官话”、“大话”、“套话”,我们不仅看着了无生趣,还有可能当成是一种默许。

    第三要诀“美”,很多体制内的年轻干部几乎都是朋友圈的用户,同时,他们也是不乏创造“美”的有为者。往往针对生活琐事,他们都可以纵横捭阖、谈笑风生,可面对政治舆论就开始出现“鸵鸟心态”,学会磨平棱角,难道真的是上演“朦胧美”吗?(文\姚娜娜)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