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恒:高铁,中国“智能建造”的领军者

中国法制网   2016-07-20 16:24:5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今年6月下旬,京沈客运专线辽宁段TJ—13标段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的两公里先导段正式通过估验收。这看似与2008年以来我国开通的高铁样貌无二的轨道,实际上标志着我国智能建造的巨大成功,因为这条高铁嵌入了“中国芯”,是我国唯一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板。

“智能建造”相比于过去的传统建造方式真正做到了施工透明、数字真实、过程可控、质量可追溯。并且信息化监控系统使高铁路基建设避免了过去“粗过大改”的做法,省时、省工又省力。

比如路基沉降是高铁施工的最大问题,特别是路基压实质量,直接关系到高铁运营期的运行安全问题。以往依靠人工检测时,多采用按频次抽点检测,通常每100米抽6个点检测,有可能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并且若是其中一个不合格就要大面积补压,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成本,而且还留有安全隐患。而“智能建造”的应用恰巧解决了这个大难题,它通过在压路机上安装一套压力监控系统,在压路机碾压过程中,将路基产生的反作用力反馈回监控系统中并进行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合格。这套信息化系统将原来的局部检测转变为整体检测,不但消除了安全隐患,还节省了人力物力!

在这些基础上,“智能建造”还给高铁轨道板发了“身份证”。检修人员只需要通过读卡器扫描一下,就能立刻读取出轨道板的原有信息。这也规避了建设与质量追溯过程中存在人为操控、干扰的可能性,对偷工减料者产生震慑作用,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

目前这套“智能建造”系统非常成功,相信不久后它将从“盆景”变为“苗圃”,同时也会为我国高铁“走出去”提供强而有力的帮助。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