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秸秆禁烧难题,关键要在综合利用上做文章

中国法制网   2016-06-28 19:00:12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记者近日在河南多个农业大县调研时发现,秸秆禁烧如今成为基层治理的“第一难”。干部驻田间,睡地头,有苦难言。县级财政耗费动辄千万,倍感压力。然而,尽管严防死守,秸秆仍因出路不畅,使禁烧难有实效。(2016年06月27日 08:20:06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秸秆焚烧对我们日常生活会产生许多许多不利的影响,譬如:影响飞机飞行、造成大气污染、加剧温室效应、破坏生态平衡、诱发呼吸疾病等,最关键的是会造成生物资源的浪费。据统计,河南省2015年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约8950万吨,占全国的10%,那么全国共有秸秆产生总量就是8.95亿万吨,这其实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资源。但是目前我们能够利用的有效综合利用秸秆的技术还是空白,大量秸秆的命运依旧是被焚烧,或被粉碎还田。实践已经证明秸秆粉碎还田非但改善不了土质,增加不了土壤费力,反而会因为秸秆过大或过多,分解周期过长等原因,造成土壤间隙过大,不利于种子生根发芽。而且秸秆中混杂的虫卵容易诱发病虫害,增加农药用量,持续多年粉碎还田还会导致减产。

那么,当前我们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呢?带有浓烈强制色彩的禁烧,干部包干,值班蹲点,抓人罚款等等一系列的强制措施,对秸秆禁烧的成效并不大,农户可能在这个季节不烧,换个季节,换个地点,一样会把秸秆偷偷烧掉。因此,禁烧秸秆不是秸秆治理的根本处理,用“赎买”的方式来换取秸秆禁烧一时的成效,无疑是舍本逐末。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科技研发项目的投入,尽快找到一条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才是一劳永逸的明智之举。

但是,目前我们可以做的有:一是对农户实行财政补贴和技术指导,让他们将秸秆粉碎深埋,足以达到改善土质,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的程度,弥补他们因秸秆还田导致的损失,减轻他们的抵触情绪。二是利用现有技术条件,将多余的秸秆定点处理,比如通过粉碎发酵投入沼气池,深加工做成动物饲料等等,因材施策,将秸秆利用方式综合协调使用。三是成立相应的科研机构,研究秸秆的综合利用新技术,只要符合环保标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秸秆的效能的技术,都可以投产使用,并得到有关部门优先认证和丰厚的物质奖励。

秸秆作为一种生物能源,具有被综合开发利用的可能,变废为宝,趋利避害对我们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只有发现问题,积极寻找最优的解决途径,才能让我们的能动性得到最好的发挥,我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也才能更加强悍,也才能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赢的美好世界。(作者:魏义恒)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