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黎波:“最美调车人”传递“工匠精神”

中国法制网   2016-05-05 11:57:27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近日,襄阳北站对从事调车岗位累计30年、没有出过任何事故的21名职工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奖励。这一举措在全站引起了广泛的议论。有的职工说:“调车岗位确实很辛苦,常年在室外作业,忍受严寒酷暑,但是车站平时在工资、奖金分配上和福利待遇方面,都已经向他们做了很大倾斜,没有必要再单独给予表彰奖励。”对此,笔者认为,“最美调车人”正是传递着“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落在个人层面,就是热爱自己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极致。调车岗位是铁路行车主要工种之一,担负着列车解体、编组、取送等作业,常年在铁道线上工作,夏天要忍受酷暑的煎熬,冬天要顶得住风雪的肆虐,作业中还要经常像铁道游击队员一样在动态的车辆中爬上爬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人身安全和调车作业事故。30年弹指一挥间,8000多个日夜的坚守,迎来送往不计其数的车辆,谈起感受,受表彰的“最美调车人”佘泽勇说:“咱们干调车的就不能图省事,按标准作业哪怕一万次都没事,但放松一次就有可能出事故”。朴实的话语透露出对职业敬畏、对规章执着、对自己负责的“工匠精神”,这正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石。
      如何更拥有“工匠精神”,笔者认为,首先要杜绝差不多,的思想。目前社会上存在着满足于90%,不追求100%,差不多就行了的现象,孔子教育学生时说过:“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这种抱有侥幸和得过且过的心理,只会拉低工作质量,丧失应有水准。其次要拥有认真的态度。毛泽东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每个人的能力、素质有差异,但最关键的在于工作态度,只要端正了态度,以一种认真的态度面对工作,就能把工作做到力所能及范围内的极致,而且这种踏实认真地态度可以弥补自身能力上的缺陷,进一步促进能力不断提高。最后要抱有坚持的意志。
       瑞士制造在世界腕表行业内是一种象征着品质和标准的标识,一块纯手工制作的腕表需要制作254个零件和1200道工序,一名顶级制表师则需要培养10年时间。坚持的意志就好比“工匠精神”的“匠心”,只有拥有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决心,一步一个脚印,才可能迈向成功。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

  中国法制网:弘扬法制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

  联系网站:fzchncn@126.com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