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勤杂工”到香港大学“荣誉院士”的深思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前不久,香港大学把分量极重的“名誉院士”称号,颁给了一个只会写五个字的八旬老太袁苏妹,袁苏妹在港大只做过助理厨师和宿舍服务员。她没有豪言和壮举,而是从29岁到73岁,44年如一日地为学生做饭、扫地,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亲切地叫她“三嫂”。那天和她同台领奖的,还有汇丰银行曾经的行政总裁柯清辉、香港富豪之子李家杰和著名大律师郭庆伟。
这则关于“荣誉”的新闻,如春风扑面,让人耳目一新,习惯思维中的“名誉院士”之类的名誉称号,总是颁给德高望重的有杰出贡献者。而香港大学却把如此有分量的称号授予一名目不识丁的勤杂工友,这重新唤起了我们对荣誉、劳动、人生的价值思考。
人们都渴望被尊重。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得到这样的人生满足,那么,怎样才能被人高看一眼呢?并不只是整天糊糊涂涂过日子,浑浑噩噩打发时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碌碌无为,虚度年华,大家就会抬举他,赏识他?而是对待工作必须勤奋、认真、坚持。香港大学把“三嫂”的事迹编入《迎新教材》,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学唱宿舍之歌:“大学堂有三宝,旋转铜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它从学生踏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告诉大家:最普通的人也能成为宝贵的财富。
因此,一个人要想被人们看得起,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它包括个人的思想素养和文化品位,而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则更要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只要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就是一个受人敬仰的人。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众所周知的雷锋,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他的事迹却传遍了全世界,以致许多国家都把他作为做人的楷模。时传祥,仅仅是一个掏大粪工人,却受到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亲切接见。李素丽,一个北京市的普通公交车售票员,却成了盲人的眼睛,残疾人的拐杖而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可见,一个人不论他的出身贵贱,职位高低,只要他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不是吗?共和国铁路楷模王德明只是一名普通的检车员,但他却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刻苦钻研,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而变得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细而变得不平凡,从而成为“岗位成才,实现价值”的典范,难道我们还无动于衷,不赶快行动起来吗?
(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