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翔:用创新驱动,筑梦中国路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新华社受权于17日全文播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设置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等四大主要指标,又在此基础上分为25个具体指标。(2016-03-18 经济参考报)
专家解读,中央制订的“十三五”规划纲要所设置的这些指标和此前“十二五”规划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创新驱动”作为一个指标大项,首次被写入规划纲要之中。规划中指出,到2020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认为:““十三五”规划中强调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国现在科技创新还是“后发优势”居多,而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先发优势”,因此不能过分强调下游而不注意源头,这是国家开始重视创新源头的体现”。
笔者认为,“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之源,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华民族历来不缺乏创新精神,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中,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创造灿若繁星,光耀世界。但在十八,十九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出现断崖式的衰落,面对西方列强用工业化成果武装起来的坚船利炮,一败再败,陷入到几近亡国的悲惨境地。探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国民思想僵化,国家丧失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夜郎自大,固步自封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理念,就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有助于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让我们畅想一下“十三五”规划目标实现的2020年中国社会生活: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居民人均收入要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九成;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超过70%。规划纲要还提出,“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年均增速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均要大于6.5%,解决5000万人就业,全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等……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笔者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用“创新驱动”来引领“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中国梦的美好前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