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林夕:“新乡贤”填补农村空心
中国法制网
2016-03-14 13:36:50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钱念孙认为,继承中国传统的乡贤文化,让官员、知识分子和工商界人士“告老还乡”,可以实现宝贵人才资源从乡村流出到返回乡村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3月14日 半月谈)
近几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势头迅猛,农村地区如今大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让很多“落叶归根”的人感叹“故乡只在记忆中”。且现在我国的农村建设从外表来看确实可喜,但实事却常是“空城一座”,农村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涌向城市,精英人才大量流失,人去地荒。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传统农业国家,乡村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我国在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应注重延续中国千百年的农耕文明、培育新型农民、涵育文明乡风。为此,笔者认为,除了国家制定相关帮扶政策以外,引进精英人才却是不可忽视。
对于农村发展,引进青年精英人才不仅成本高,且不一定留得住。因此,近来浙江、江苏等地出现一批“新乡贤”陆续回归故里、反哺桑梓,这不仅给当地乡民带来了经济收益,同时也传播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笔者认为,这种以乡情为纽带,以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嘉言懿行为“软约束”“软治理”的新乡贤文化,不仅有利于健全乡村居民利益表达机制,营造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氛围,更有利于填补乡村“空心”,留住人才,促进共同富裕。
然而,要想这些“新乡贤”绵延不绝的注入我们的“空心”村,还需要政府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培育新乡贤文化,增强新乡贤的认同感,为乡贤回归乡村创造条件、提供保障、给予便利, 让他们他们愿意并乐于留在乡村施展才华,同时也需要明晰乡贤的权责边界,让其“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