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汐:别让“精准脱贫”成了一纸空谈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要切实转变观念,将扶贫的思路和举措转到精准帮扶上,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重点解决好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问题。要精准施策,逐村逐户想办法、找路子,把扶贫资源和帮扶措施精准落到贫困村、贫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提高扶贫成效。”(3月2日新华网)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在新时期的环境下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能拖贫,能致富的早就摘了“贫困帽”,剩下的贫困村、贫困户,就成了我们扶贫攻坚的“老大难”问题。如何才能让这部分人群“摘帽”才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便是落实“精准”二字。将“精准”二字落实到扶贫工作中,才能有效的避免以往工作中出现的例如扶贫对象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帮扶不力等问题。
笔者认为,一是要组织村社党员干部,对贫困户家庭人口、人均年收入、收否享受低保或者其他政策性帮助等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对贫困等级的认定也要最大限度的做到公正公开。二是在脱贫产业的选择上要做到因地制宜,比如环境资源优势突出的就可集中火力搞好旅游业,并将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贯彻其中,以保证脱贫不是一时一世而是长居久安。当然,脱贫不只是贫困户的事,也要引导已脱贫的群众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项目中来,以免“旧病复发”。三是,扶贫是关系到老百姓的大事,专款要专用。切忌不可“东挪西用”,群众的钱要用在群众身上、实事上、刀刃上。四是,将帮扶的责任落实到每个党员、干部头上。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同心协力才能帮助贫困户“摘帽”,走向致富之路。
扶贫工作已经到了“肯硬骨头”的关键时刻,路途越是艰险,越要迎难而上,将“精准”落实到扶贫工作中,才能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想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