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林林:“内服外敷”根治“为官不为”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尽管截至去年底已有11大类重大工程累计投资超5万亿元,但中央层面的巨额投资溢出效应并不十分明显,对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带动不如预期。其中,不少项目因为资金、土地、审批甚至不作为等主客观原因,迟迟未能落地。(2月23日 新华社)
“为官不为”是个老问题,面对作风建设这个永恒的课题,少数人给“为官不为”找到了新借口,他们把经济转型当做“挡箭牌”,为了不出事,情愿“束手束脚”;为了不担责,甘当“太平官”“庸官”“懒官”,“遇见难题绕着走,碰到矛盾就溜边”,能推就推,能拖就拖。
笔者认为,在目前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都面临各种挑战的情况下,特别是,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为官不为”将严重影响"十三五"规划实现效率、阻碍人民大步奔小康步伐、贻误经济发展好时机。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松;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面对“为官不为”的消极状态,李克强总理已经多次强调“不作为的干部,该问责的要问责,该‘挪位子’的要‘挪位子’。”《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也着力解决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
与此同时,笔者认为:要根治“为官不为”,首先要一剂“内服药”--扎紧制度的笼子和加强干部思想教育。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述廉述责、监督等制度措施,把“为官不为”关进制度的笼子。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牢固党员干部宗旨意识,切实“医治”干部思想上“贫血”、精神上“缺钙”、行动上“乏力”的问题,强化“为官有为”的思想基础。其次需要一剂“外敷药”--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明确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明晰党员干部“可以做”和“必须做”的事,鼓励党员干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敢于作为,“有为者有位”,让敢于担当者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