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鸳:做官慵懒,为何做官

新华社   2016-02-24 09:40:2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猴年新春伊始,一系列现象表明,在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和转型阵痛的当下,决策层正在下大力气解决“为官不为”“慵政懒政”现象,让“主政一方者”成为提振经济的积极因子。最新数据显示,尽管截至去年底已有11大类重大工程累计投资超5万亿元,但中央层面的巨额投资溢出效应并不十分明显,对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带动不如预期。其中,不少项目因为资金、土地、审批甚至不作为等主客观原因,迟迟未能落地。(新华社,2016年2月24日)

事实上,为官不为本身也是一种“权力任性”。权力行使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其一,法无授权不可为;其二,法定职责必须为。不惟法外设权、滥用权力等乱作为属于“权力任性”,尸位素餐、消极敷衍等不作为同样也是“权力任性”。

把“为官不为”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当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针对现实、直指时弊。随着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的持续深入,官员乱作为现象目前有所收敛;但与此同时,为官不为问题却呈现抬头之势。“不干事不出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权力下放职责减半”“无利不起早”……种种不良心态,助长官员消极敷衍、等待观望、畏首畏尾等歪风邪气。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该负的责不负,结果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中央改革发展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梗阻”、落实不到位;一面是民生需求“嗷嗷待哺”,另一面却是大量公共资金趴在账上“呼呼大睡”。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为官不为已经成为前进路上的一大障碍与挑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