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波:对当前“三农”问题的思考

中国法制网   2016-02-18 12:40:41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对当前“三农”问题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来年间,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的发展制定和实施了大量利农、惠农的政策规定和具体措施。特别是2004年至2016年的13年间,中央的一号文件均姓“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三农”也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综合生产能力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优化,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面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在看到“三农”可喜变化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三农”存在的一些隐忧。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方面。相比其他农业强国,我国农业生产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农业生产投入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高,农业产品价格却难以提升,农业生产利润有限。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部分农业产品需要大量进口,而部分农业产品却时常出现大面积滞销的现象。我国农业生产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率较大,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普遍较大,出现了土壤退化,生态环境恶化,部分农业产品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较低等问题。我国农业生产方面还存在机械化使用率较低的情况,美国等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全面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全机械化,而我国很多丘陵和山区还在使用传统的人力、畜力进行农业生产,其生产效率显著低下。

二是农村方面。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发展依然明显,部分农村地区的面貌依然落后。部分地区农村的道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正在改善,但仍然比较薄弱。城乡经济水平还普遍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是农民方面。我国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科技素质、学习能力等依然较差,难以掌握和利用新技术、新信息。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依然较低。更由于农业生产利润低下,机械化使用率较低,农业生产辛苦等原因,很多农村地区的大部分劳动力流向城市打工,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的绝大部分主力是70后、60后甚至是50后的农民。80后、90后等农村青年他们大都不会也不情愿从事农业生产而只愿在城市和工厂等地工作,甚至部分农村地区的人们认为年轻人在家务农是没有出息的表现,我国的农业生产还将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况。因此,在部分农村地区还出现了土地被大量撂荒的现象。

“三农”问题是事关13亿人口“饭碗”的大事,是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全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在看到“三农”工作取得显著发展的同时,我们更要关心、关注“三农”工作中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根据具体存在的问题集全社会、全方位的力量多举措解决“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工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达到人民幸福、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目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