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超配”干部还需重“消化”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整治“超配”干部还需重“消化”
建立整改消化台账,约谈“消超”工作进度慢的单位负责人,巡视期间督促整改……自2014年1月中央下发《关于严禁超职数配备干部的通知》以来,海南省各级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动真碰硬、出实招,加大了“消超”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全省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治工作任务已完成85.14%。面对“消超”这块难啃的硬骨头,海南是怎么做的?还有哪些阻力?如何进一步解决?本报记者展开调查。(1月27日,中国新闻网)
其实,超职数配备的问题不是一地独有的,大多数地区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以笔者看来,超标配置领导干部的原因,源于地方领导“官本位”思想的扩张,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要各相关部门建立严格的编制、组织制度,加大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改变干部能上不能下的传统观念。
据介绍,在海南,还有一些市县和部门制定干部任用“土政策”,导致干部职数超配。比如原来有个别市县规定干部年龄达到57岁就必须退居二线,待遇不变,职数保留,原工作岗位让新人顶上,这样就容易出现超职数配备干部现象。
显然,职位数的配备应当和政府职能是直接相关的,职位数的多少的只是表象,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试问,为何多地存在领导干部超职数配备的情况呢?莫非真的是“人多力量大”?
不得不说,各地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并非好事。如果,领导干部的超标配置能够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切实为人民办实事,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那本是无可厚非的事。然而,民众却看到了干部超职数配备的一些问题,领导人多了有可能出现在工作中相互推诿的现象,反而降低了行政效能,过多的干部还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笔者认为,只有真正转变职能,下放权力,才能真正改变各级政府超职数配备的尴尬现状,重拾政府公信力。(刘洛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