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刷朋友圈,谁之过?

中国法制网   2016-01-27 21:29:28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开会刷朋友圈,谁之过?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会议“数量少了”“会风好了”成为不少人直观的感受。但仍然有一些党员干部忽视会议纪律,有的擅自离开不请假,会场变成菜市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有的在会议进行没多久时,就哈欠连天,甚至酣然入睡;有的开会期间玩手机,刷朋友圈、发微博;有的托人佩戴自己的会议证件代为听会,本人却不知踪影;还有的虽然人在会场,心却 早已飞到了球场、酒场。(1月22日 新华网)

朋友圈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其方便快捷自然成为了年轻一代甚至不甘“落后”的大叔大妈们人际交流在重要方式,不少网友美其言为:理想情怀在这里闪光,和谐社会乌托邦在这里实现。

诚然,在“朋友圈”风行之际,当下官场“朋友圈”也可谓“点击率”颇高,其背后的“山头主义”和“圈子文化”更是受到舆论高度关注。在笔者看来,官员迷恋“朋友圈有“附庸思维”之嫌,将工作中阿谀奉承巧立名目的移驾到“朋友圈”,以不情愿的点赞博取领导开心,甚至认为这比工作成绩、个人表现都重要。官场“朋友圈”的附庸思维已经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一种社会病。

 

官员在业余时间刷刷朋友圈,了解朋友动态,加深朋友之间的正常交流本无可厚非,但在开会期间也忘我刷朋友圈,恐怕群众都会点上“差评”。在笔者看来,官员开会期间耍朋友圈,既有参会官员责任担当的缺乏,也有会议议程繁冗之嫌。一方面是相关官员没有深刻认识到参加会议的重要意义,领导参加会议是老百姓对其的信任,作为领导而言更肩负着上令下传、反映民声的重任,只有全身心投入会议,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才能建诤言、献良策,不辜负群众的重托。另一方面,会议流程繁冗,长期以来形成的简单的以会议指导工作的习惯根深蒂固,事无巨细,都要开会讨论,开会研究,开会决定。缺乏思考和研究,突不破旧框框,走不出新路子。    

在“两会”即将拉开大幕之际,诚如河北省增加“一小时紧箍咒”,甘肃省设立“两会”督查组,广州市为即席发言代表发 放号牌、抽号发言,大连市政协会议采取扫码签到,等等。更严格的会议纪律,更规范的会议流程,更务实的会议议题,不仅让老百姓对各地“两会”充满期待,网友通过朋友圈看到这些做法之时自然也会点赞。

 

新闻源:

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1/23/c_128659632.htm

作者:谢伯弈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二环路南二段15号

联系电话:18281502250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