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曼:让权力监管净化“不作为”的“温床”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今天,政协第十一届广东省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进行到第三天,反腐成为委员们热议话题。记者获悉,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温洋将向大会提交关于整治“不作为”的《治理懒政惰政,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案,并提出要制定一套“政府治理标准”,设计一套现代化治理的制度,做到依法治政、依法监督、依法管理,以确保权力在决策前、运行中和出结果时都“有人盯着”。(来源:搜狐新闻 1月25日)
十八大以来,中央重拳反腐,打虎拍蝇。反腐风暴席卷全国,力道只增不减,取得的成效令世人瞩目。然而近年来,在持续的高压态势下,部分官员出现“不作为”的懒政现象,具体表现为“不想干”、“不会干”、“不愿干”,习惯于开会随随便便讲两句、下乡装模作样问两句,上级政策走马观花了解一下子、文件落实马马虎虎执行一阵子,长此以往,甚至养成“无过便是功,无为便无忧”的思想。此等现象长此以往,其后果可想而知。由于领导干部“无为而治”,导致整个行政系统组织混乱、纪律涣散、责任缺失,如同一辆每一个零件都锈迹斑斑的车,外强中干到只能苟延残喘,哪里还有带领广大群众驶向光明未来的希望?此等“无为而治”,又岂不是一种新的“隐性腐败”?其危害之深,贻害之广,不得不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严肃对待。
那么,如何整治此类“无为而治”,如何让“不作为”的思想不再如瘟疫般蔓延?“不想”、“不会”与“不愿”,对领导干部个人来讲,或是因为在政治生态日益清明的当下“没有好处”而打消工作积极性,或是因为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而感到心中所怯,亦或是因为自身本就“不干净”而畏首畏尾。然而对于各级政府来说,能否找到方法从制度、管理、执行等角度来解决呢?在本例中,温洋先生所提到的设计一套现代化治理的制度、加强决策前的民主协商、引入对权力的评价与考核机制,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式。把权力关进“笼子”,并不是为了对权力的无端束缚与压抑导致人心惶惶,而是为了让权力在更加规范、透明、可控的轨道上运行。引入评估机制,对权利在决策、执行、考核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监督,在政府治理过程中有标可依、有准可定,保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更好的实现法治。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思考,在对权力的评价监督制度中,政府治理的标准该如何定,该标准具体的指标有哪些呢,又如何在执行评价监督的过程中保证其公信力?正如企业有产品质量标准,产品是否合格,有具体的数据可丈可量。但政府决策执行不同于产品,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效果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不能单一而论。对于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甚至同一部门的不同事务,其合适的标准都不尽相同。因此,权力的监管如何谋划、如何执行、如何考量,都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需仔细考量斟酌!
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更要让权力前进在依规、依制、依法的道路上。完善权利的监管制度、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从制度上约束、从监督上管理、从评价中透明,让权力监管净化“不作为”的“温床”,则其功莫久焉,其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