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波:从“下不为例”说起

中国法制网   2016-01-22 09:38:0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近期,在一次对一线班组的检查中,笔者听到一检查组成员说:这个问题这次就不考核了,但下不为例。对此,笔者认为,“下不为例”短短的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它产生的副作用可不小。

下不为例,表面看既指出了问题,又送出了人情,检查的任务完成了、干部职工也乐于接受,皆大欢喜,但其与严格管理的要求,格格不入,甚而会影响阻碍严格管理的继续落实,危害甚大。当前,各项工作千头万绪,要想按时按期完成任务,就需要严格管理,需要严格标准、严格落实、严格考核加以促进。对于基层迎检者而言,有了第一次“下不为例”的通融,不仅不会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抓紧进行整改,而且可能增加得到下一次、再一次“高抬贵手,下不为例”的期望值,因而对存在的问题,不仅缺乏立行立改的紧迫感,甚而会置之不理、不管不问、任其发展,致使小问题,酿成大隐患或事故,最终影响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同时,就检查者而言,有了“下不为例”的潜意识,在检查中,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放松工作标准、放松工作要求,他们所检查出的问题数量和质量也会有选择、有目的地大打“折扣”,以便体现更多的通融,送出更多的人情。而检查标准一旦降低,就会引起基层车间工作标准下滑,最终导致检查成效甚微,达不到查出问题、改正问题的目的。

安全管理拒绝“下不为例”。因此,“下不为例”,这四个字应该成为检查者、管理者共同的忌语,时刻牢记、时时遵循。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