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调查何妨多些“群众好声音”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民意调查何妨多些“群众好声音”
每年的年底,政府部门为了检验工作的成效,常常会进行“民意调查”。近日,在广西南宁市的江南区就在辖区内进行了一次“社会公众安全感”民意调查,本来是一件倾听民意的好事,却有听众反映说,这份调查有包办民意的嫌疑。(2016年1月9日 网易新闻)
民意调查作为了解公众舆论倾向的重要渠道,旨在反映一定范围内民众对政府满意度和群众对社会问题的态度倾向。本是着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必要之举,在新时代“包办”一去不复返的现状下,民意调查却也难逃“包办”厄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时间,“人民满意”、“服务型”等热词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成为政府着力解决群众诉求的亮点,成为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风向标”。而南宁市政府部门在“民意调查”后附答案,是否有“服务”过头之嫌?对此,笔者对别有用心的“包办民意”有几点思考。
“包办民意”有逃避责任之嫌。诚然,不可否认,在群众挑剔眼光的监督下,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展固然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换个角度而言,群众的施压却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动力。试想,如果在具体工作中有群众监督的参与,政府工作又会差到何处,又怎会因担心“民意调查”不过关而出现“包办民意”的可笑行径?就此而言,“包办民意”不过是当地政府部门逃避工作失职的责任罢了。
“包办民意”是乱作为之举。民意调查是了解群众对政府一年以来工作开展看法的重要渠道,本应立足于公正客观,而当地政府擅自统一民意“标准”,笔者不禁要问,该标准是群众对政府客观评价的标准,还是地方政府不敢面对问题、追求政绩的标准?“包办”已然让“群众好声音”走了调,长此以往,群众诉求难以了解,试问:政府又如何提高服务能力,巩固执政之基?如此,“包办民意”的强横俨然太过“任性”。
“包办民意”是一种形式主义,是相关部门敷衍市民和应付检查的走秀,这样的调查,虽“包办”了民意,装点了面子,丢的却是难以挽回的政府公信力。民意调查,何不少些“包办”,多些“群众好声音”。
新闻源:
http://news.163.com/16/0109/17/BCTG1KMK000146BE.html
作者:谢伯弈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二环路南二段15号
联系电话:1828150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