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摇直上:一封家书:“爸爸给儿子的告白”!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编者按:“爸爸和180多位伯伯、阿姨来青海,就是想改变这里的面貌,让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更幸福……”日前,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一封上海援青干部刘卫东写给儿子的信。3年前,第二批援青干部182人从全国各地相聚青海湖畔、昆仑山下。他们克服了重重的工作和生活困难,给当地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变化,他们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令人感动。这封家书,充满着对妻儿的思念与内疚,但更多的是对那片土地的留恋与不舍。现刊发此信,以飨读者。(1月20日人民网)
对于那些看过信的读者来说,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书信中蕴藏着一位“不称职”爸爸对儿子无限的愧疚,刘卫东的取舍也正是为了更多的孩子能够过上幸福的日子,他舍小家,顾大家精神值得我们敬畏,他的“牺牲”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却唯独对不起妻子和孩子,三年的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他却错过了儿子最初的成长。
书信看似父亲刘卫东对儿子的“忏悔”,其实是在向世人诉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还是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需要外界的力量,他作为一名援青的干部,改变青海旧貌他义不容辞。达日县是一个信息极度蔽塞的地方,生长在这的孩子们几乎不知道电脑是用来干什么的,更不知网络又是个什么东西,和自己的儿子相比刘卫东知道,他是幸福的。从细微处改变了达日县孩子们得生活方式,建起了多个多媒体教室;交通不便、医疗条件落后,看病难,这里的人几乎没有走进过大医院,通过我们援青干部和志愿者的努力,让达日县的居民得到就地就医的条件,提高了当地的医疗卫生水平。
援青干部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的自我“牺牲”是值得的,在大家小家的取舍之中,他们选择了大家。孩子!你的爸爸是伟大的,高尚的,他的信也许你现在还不能理解,但是他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