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巡视反腐战果下的思考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12日上午在京开幕。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支撑和重要手段,中共巡视制度因其在反腐败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再次受到外界关注。(1月12日 人民网)
我国巡视制度的历史源远流长。1928年,中央制定巡视条例,为党的集中统一和夺取革命胜利提供重要保障,改革开放时期,再次被提出,一直丰富至今。巡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和完善,对强化党内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央巡视组这把尖刀,令腐败分子心惊胆战,也让反腐战果累累,它的常态化,更是中央反腐败的强有力模式。但越是如此,我们就有必要反思这种模式的利弊得失,从而进一步认清反腐形势和厘清思路。因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巡视组的反腐利弊。
首先,巡视组反腐的优势有以下几点。一、巡视组位高权重。中央巡视组受命于中纪委,来自于中央高层,其权威毋庸置疑,以至于在面对官职高、能量大、关系网复杂的腐败者阻力相对较小。二、巡视组作风硬朗。从以公布的案例来看,巡视组一发现问题,前期搜集证据精密锣鼓,不动声色,收网时迅雷不及掩耳,给腐败者毫无动弹之力。三、巡视组办案剑走偏锋。本届巡视组办案,既接地气又不按套路出牌。比如,巡视组发现问题,既有常常化整为零,个别走访,倾听群众反映,掌握第一手材料,又有营造声势,强加高压反腐态势。
在为巡视组反腐成果点赞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理性的看待这种高效反腐模式的弊端和不足。因此,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巡视组反腐是人治,不是法治。面对我国几十年沉积沉疴重症,既需要打“强心针”,也需要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巡视组反腐充其量是加大了治标的力度和为治本争取了更多的时间,离标本兼治的目标还有段距离。
二、巡视组的战果是监督体制的不完善。我们亟需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加大改革力度,用顺应新时期的、更有成效的反腐败制度来完善监督体制,要建立多管齐下、立体进军,法治化、科学化、常规化的反腐制度。
要实现标本兼治,达到长治久安,还应该引入民众的力量,引入网络等媒体的力量,建立党内党外的强大反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