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曦:是什么造就了“短命路”?
中国法制网
2015-11-27 13:02:05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是什么造就了“短命路”?
“新铺设沥青路面又被挖开了,铺好的绿化也被毁了,真可惜”。11月5日,网友爆料,位于郑州陇海路与中州大道交叉口的陇海高架地面快速路,沥青路面被挖开了50米左右。而陇海路快速路11月1日正式开通,距今仅5天。(11月6日中青网)
之所以没有用“最短命路”,是没有经过考证,也没有相关部门宣布,不敢乱下结论,但仅仅通车5天就被挖开,想来也是八九不离十了。是否在创吉尼斯世界纪录,也是一种揣测,正常的情况下,实在难以想象其合理性。曾几何时,人们盼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生活实现小康的最大体现。现如今,地上地下拼命规划,已然成为部分地方城市建设执政一方首当其冲的任务。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官员初到异地,为了追求短期政府形象,匆忙规划、果断上马的不在少数。就像几年前广州为迎亚运会,耗资8亿打造了西关最大的广场;4年后,因地铁8号线施工,广场又被拆了一半,成了“短命建筑”的规划。其实不怪民众太挑剔,只怪规划太“幼稚”,更有为了显性政绩而“崽花爷钱心不疼”的情愫。
诚然,要想把一条城市道路建设好并不是易事。一方面要对城市未来各方面发展要做好研判,为未来城市发展留下足够的冗余度。要对道路下未来需要铺设哪些管道等要预留空间,提前建好相关管道。另一方面,还需要管理有足够充足的科学管理知识储备,换句话说就是管理者要“懂行”,对专家和百姓的建议要听得进去,入得心去,不能拍脑袋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