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干部考核机制,力推从严治党治吏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从严选任,使干部‘不带病’;从严管理,使干部‘为官有为’;从严监督,使干部‘不踩红线’。”在28日召开的佛山全市组织部长会议上,佛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雅林的讲话出现31次“从严”,其中有12次提及“从严治党”。(1月30日 南方日报)
大会指出,今年要深化‘大数据’筛选、统计、比对功能,不断提高分析研判的专业化水平。同时,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中组部即将出台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办法,要及时做好政策的贯彻执行,对那些‘为官不为’的‘懒猫型’干部,该调整的调整,该问责的问责。
从严管理干部,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区别“实干型”干部和“懒猫型”干部,以及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确保“不作为”干部受到惩处,营造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然而,中组部和各地方组织部探索多年,依然难以完全解决干部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难以衡量不同类型干部的工作业绩。比如,党委部门和业务部门干部就难以用一把“尺子”度量,党委部门工作任务相对繁杂,事无巨细,而业务部门工作较为具体,难度相对较大,如果以工作任务量来衡量干部德才表现,那么党委系统的干部相对来说干的事较多,表现更为优秀;如果以工作难度来衡量干部德才表现,那么业务部门的干部相对来说承担的压力更大,如果圆满完成任务,则表现更为优秀。这种现象造成难以准确评判“实干型”干部和“懒猫型”干部。
另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量化,比如城市管理、信访维稳等工作,就难以做到完全量化,加大了干部考核难度。目前,一些地方出台了干部监督管理配套措施,要求做好干部日常工作业绩纪实,方便组织部门准确掌握干部日常工作情况,但仍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干部考核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各地方继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探索,完善干部考核机制漏洞,确保真干事、干实事的干部得到重用,“懒猫型”干部失去立锥之地。
从严监督管理干部是当前干部队伍建设第一要务,十八大以来,不少领导干部落马显示出党风廉政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山西塌方式腐败让公众看到干部队伍中还生存着一批蛀虫,只有消灭这些蛀虫,营造出风清气正的从政氛围,党和政府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因此,从严治党、从严治吏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各级政府应当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强化干部监管,改善干部队伍作风,做到取信于民。(文/李小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