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本质 见民心
中国法制网
2015-12-31 10:31:16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抓住本质 见民心
民网北京12月25日电 中国纪检监察报12月25日刊文《“绰号”见“民心”》指出,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多听听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便可管窥一豹,顺藤摸瓜,进而查明就里,惩腐肃贪。(2015年12月25日 人民网)
绰号是对人的相貌、性格、品行等方面主要特征的形象概括,贪官的绰号,反映了外界对其贪鄙无度、狂悖恣睢等行状的戏谑性认知。古来贪官多有绰号,如南朝永宁太守梁鱼泓,以使“水中鱼蟹尽,山中麋鹿尽,田中米谷尽,村中百姓尽”自诩,百姓送绰号“四尽太守”;北魏太尉主簿元庆智,十来个钱的小笔贿赂也照单全收,人称“十钱主簿”;南宋宰相贾似道,敛财无数,常与妻妾伏地斗蟋蟀,获称“蟋蟀宰相”……古时贪官的绰号多带官衔,或许是为强化其贪官身份,让人一下子抓住其作为贪官的本质。
官员是公众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百姓看在眼里,绰号是官员在百姓心目中形象的集中反映,是群众对官员形象的另外一种概括。“知政失者在草野”,已经落马的贪官很多都是“两面干部”,而官员的绰号恰恰是反映官员的另一面。在反腐越来越深入的当下,从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中寻找腐败线索,不失为一种反腐捷径。
百姓心中有杆秤,绰号虽简单,但反映的民情民意却不可忽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此言着实不虚。好官会名垂青史,被人民时刻缅怀;昏官会遗臭万年,成为百姓的笑柄!
————————山中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