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有多大,证明就有多奇葩的时代或将消失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今年以来,各类“奇葩证明”层出不穷,外出旅游、买卖房子、找工作、生孩子等,都需要出具证明,社区居委会沦为“万能”的开证机构……针对频遭吐槽的“证明多”、“证明难”,公安部、外交部、民政部等纷纷发布相关政策措施,要求解决此类荒唐证明的问题。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办证难、办证繁的问题有望进一步解决。(12月29日 中新网)
2015年即将过去,回望这一年“奇葩证明”是一个难以忽视的关键词。证明“我妈是我妈”,证明“我还健在”,证明“结婚前未婚未育”,证明“我是我”……连兑换残币、保险赔偿等事情,也需要一纸证明做背书。实在让人们哭笑不得,万能的网友们不得不顺应形势的总结几个类型:“匪夷所思”型——证明“我妈是我妈”; “不证自明”型——证明“我还健在” ;“无理取闹”型——证明“婚前是未婚”; “挑战智商”型——证明“我是我”; “无法证明”型——“撕钱”证明、“吵架”证明、“摔倒”证明。可谓精彩纷呈,热闹至极。虽然说,一定情况下,证明“我妈是我妈”、“还健在”、“婚前未婚”无可厚非,但是繁杂的证明,仍给老百姓生活带来很大不便。
在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时,李克强总理引入“证明我妈是我妈”的事例,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并费解地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对啊,为什么呀?
为何“开证明”成了目前社会上必须经过的程序?笔者思索认为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国家的很多政策虽然很全面、很细致,但在一些地区部门的贯彻落实上还存在“按部就班”“不通人情”的问题,比如社区认识的人,打个电话就把证明开了,直接寄过去,但那些不认识人的老百姓呢?就只有自己老老实实的按程序走,费时费力费钱;二是都说中国是关系社会,本身也的确如此,这就导致一个致命的问题出现,“开证明”成了权威的体现,成了满足一些人内心需求的工具,“开证明”不再是为了帮助百姓“明身份”,而是为了“开证明”而“开证明”。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部署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相关工作,提出要切实解决群众“办证多、办事难”问题,从源头上杜绝“奇葩证明”、“循环证明 ”。笔者希望在即将到来的2016年,民众有望从“列目录”、“砍证明”、“简流程”、“网上办”中获益。(文/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