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反腐”方式 “绰号”可窥实情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中国纪检监察报12月25日刊文《“绰号”见“民心”》指出,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多听听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便可管窥一豹,顺藤摸瓜,进而查明就里,惩腐肃贪。(12月25日 人民网)
众所周知, 绰号,也称外号、诨号。古今中外都有,男女老少有涉,褒贬俱存。百姓间互谓绰号者,习见。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却足以让“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因为群众心里有杆秤,给谁起、为何起、起什么,绝对是一针见血,准确恰当。群众赏给官员什么绰号,完全是“脚上的燎泡——自己走出来的。”对于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多听听百姓给自己起的绰号,就可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纪检监察干部来说,多听听百姓给官员起的绰号,便可管窥一豹,顺藤摸瓜,进而查明就里,惩腐肃贪。如此,方能及时表彰优秀干部,惩处贪腐官员。
作为每一名干部,我们的工作就是为群众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所以我们就要全力做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的优秀工作态度,从而建立起深厚可靠的群众基础,塑造好干群关系。
笔者认为,要杜绝这些党员队伍中的蛀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纪委部门畅通举报渠道,实现对领导干部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管。二是加强官员思想素质建设。古人有云:“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各界党组织要通过召开党员教育大会、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渠道学习提升干部职工政治素养。作为领导干部更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份之想。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各项制度建设,对于涉及民生等事件要进行公示,将权力运行置于民众眼皮之下,接受广大民众的监督,断绝官员“捡漏洞”。把权利关在制度的牢笼中,运行在阳光下。 (文/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