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未保障到民生,反变成“空置房”,谁的责?

中国法制网   2015-12-24 13:29:3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数以万套的已建成保障房,在江西、河南、吉林、湖北、贵州等多地却成了“空置房”。国家审计署日前发布的审计结果公告显示,有5个省已建成的5.75万套保障房闲置。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居住质量不佳等问题,部分保障房还在资金管理、建设、分配环节不透明,甚至沦为“虚假工程量”。(12月24日 新京报)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建设保障房原本是政府的一项惠民政策,保障房事关千万人的切身利益,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多数保障房并没有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保障作用。

    无论是大中城市还是小地方,我们经常都可以看见成批的新建房一直闲置着无人居住,其中不乏大量保障房,原因何在?政府拨付大量资金建设保障房,初衷是为了解决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解决住房困难需要,然而事实上多数人只能远远观望一番。

    “保障房”为何变成了“空置房”,表面原因有多重,如水电道路设施配套不完善,用水问题,还有一些保障房项目仅仅是“纸上工程”, 为应付上级部门考核,虚报工程开工完工量等原因。但是,究其根本原因其实还在于政府的决策是否合理,是否有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各级政府不能只在数量上完成民生答卷,必须要有科学决策,并提高透明度。这样才能将保障房真正惠及民生并落到实处,而不是仅仅以向上级完成民生答卷为目的,千万莫让保障房变成空置房了劳民伤财的形式、摆设。因此,只有政府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谁建设、谁负责、谁监管的最严问责制度,让保障房真正的发挥保障民生惠及民生的作用。(杨雯兮)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