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宏:中国高铁何理由“走不出去”?

中国法制网   2015-12-15 14:41:10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公司的混凝土高铁轨道板目前已经在郑徐、京沈等高铁线路大批量应用。”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海涛说,我们见证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同时公司也在拓展海外业务,在美国、俄罗斯、泰国、越南、印尼都有参与的高铁建设项目。(12月14日 新华网)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的脚步不断加快,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是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和稳定增长的新动力。如今,许多发达国家在铁路和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进入了更新换代的时期,而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也在大力发展客货运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高铁市场蕴藏着巨大潜力。此时,作为“中国造”的CRH高铁,有着很广阔的销售市场。中国正在以两条腿向前迈进,一条腿是在既有线路上,不断的建设高铁线路,连接各个城市,促进城市圈的快速的发展。另一条腿则是向外推销中国高铁,在我国李克强总理的强势“推销”下,中国高铁已经成为走向全球、友谊的名片,“中国高铁”变成中国人手中的一张“王牌”。

      笔者认为,中国高铁之所以能走出去,主要依靠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高铁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另一方面是制造成本低、制度完善。

     纵观我国高铁发展,在2004年,当时我国尚未有200km/h以上高铁,我国公开向全世界招投标,作为已具有先进高铁技术的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的几个公司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我国先后以比较低的价格从这些公司引进了高铁技术,其中包括从西门子引进的一台350km/h的原型车(于2006年初引进)和全车制造技术。短短数年,我国已经掌握了高铁建设的两个极重要技术:机车技术和轨道技术。并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国外技术的吸收,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实现了国产化、“中国造”。

    大家出去买东西,都喜欢买有好有便宜的,对于外国也不例外,中国在技术有保障的前提下,据笔者了解,中国时速350公里的铁路项目建设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仅相当于国际常规建设成本的43%;时速250公里的项目建设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相当于国际常规成本的30%左右,其成本优势显而易见。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大力推进铁路、核电等产能和装备行业“走出去”,并建立了跨部委、跨行业的“走出去”战略协调和管控机制。

      随着中国高铁技术和经验的不断改进和肯定,中国高铁走出国门只是时间问题,在国际都日益需求的背景下,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笔者认为,“中国造”的高铁具有这么多优势,中国高铁“走出去”指日可待。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