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党忠诚为导向,以实干精神为依托选拔重用干部
- 更换背景颜色:
-
-
-
-
-
-
-
近日,河北召开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省委书记赵克志出席会议并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进全省组织工作,切实加强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动员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一定要把中央的干部工作方针政策贯彻到位,把河北的选人用人风气搞端正,把全省的政治生态打造好,把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12月14日)
干部选拔一直以来都是党内清正廉洁的一个把关口,关口没有把握好,口放大了,干部系统人员混杂,难免好的干部被带出坏的作风,不良现象成风,最终苦的是百姓,损坏的是共产党的形象;口缩小了,好干部进不去,破坏干部内部新鲜血液输入和循环,影响党内生机和活力,腐败问题极容易滋生,长期而往将对共产党的发展形成强大阻力。
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能够清醒的认识到,党内腐败与干部选拔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巡视组督导、纪委暗访调查等力度在不断的加大,使干部的头上始终保持着高压态势,明了脚不能乱动,手不能乱伸,严格按照要求依法履职。
而党内选拔人才仅仅依靠高压态势威慑和镇压干部只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要更有效的改观干部腐败现象,还得具有实效的配套选拔机制。
一是要有始终保持对党忠诚的检验机制。选拔干部的时候,对党忠诚是必须条件,不能够判断或者暂时不能够判断的需观察,能够判断对党不忠诚的不提拔,能够判断对党忠诚的需在拟选拔的岗位上锻炼考验,通过考验选拔,跟踪监督不松懈。
二是要有政绩量化区分机制。干部干出成绩该加分,决策错误或失误影响国家或集体个人利益受损该减分,在没有触动法律和纪律红线的前提下,这个分怎么加和怎么减,结果得分怎么计算?做出这道数学题,计算出这个合理的得分的机制,也就是笔者所说的政绩量化区分机制,就应该要有,才能够更好的判断哪些干部具有实干精神,实干精神情况如何,并且最终的得分直接影响干部的选拔,将能有效的选拔在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并广泛调动干部为民服务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