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不放权 不可太任性

中国法制网   2015-11-30 22:58:54
更换背景颜色:
 
 
 
 
 
 
 
更改文字大小:
     11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改进公共服务措施,以持续简政放权便利群众办事创业。本届政府在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上下了很大功夫,目前已经砍掉700多项审批等事项。但仍然能听到基层反映,改革还存在“中梗阻”、“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等情况,严重束缚老百姓的手脚和市场的活力。(人民网11月18日)
  
  简政放权,顾名思义,就是简化政府的职责释放恰当的权利,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把该管的事管好。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让权利清单更加清晰,部门作风更加改进,群众办事更加方便。
  
  然而,不久前,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不愿放权”、“明放暗不放”、“剪指甲”等现象:一位女士想把户口从昆明迁到成都,却被告知需要一张“未婚证明”。结果她往返奔波4次、耗时8个月,没有一个地方和部门愿意开具这份“证明”。为什么在国家大力推进简政放权的道路上,还会出现行政审批改革中的“中梗阻”现象,使中央的一些改革举措无法落地生根,甚至在地方也遇到“挂空挡”的局面。
  
  究其原因,是某些公权部门没有真正转变思维,树立服务意识观念,取消了“皮毛”却保留了“灵魂”,“换个马甲又回来了”,在有增有减的过程中变换名目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俗话说得好,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没有法制“剑鞘”的保护,就会成为伤害民众的利刃,各种奇葩的证明把简政放权堵在了“最后一公里”,官员该放的不放,该管的不管,权责断裂,让部分无所作为的“太平官”有了滥竽充数的可能,也滋生了“既要揽权,又能推责”的怪圈,这不仅是一种权力的“任性”,更是“懒政”、“庸政”,是“变相腐败”,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反思吗?
  
  要想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可谓说易行难、任重道远,面对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为政者当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壮士断臂的决心,本着啃硬骨头、过深水区,自觉接受舆论和社会的监督,真正做到思想上放胆,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宽,机制上放活,让“政之所为”与“民之所需”更好对接,才能确保简政放权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文/邓妍)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招聘信息